弘扬水杉精神,创建文明城市
 
当前位置:邳州论坛 » 邳州新闻 » 奇迹背后的浦东新区

奇迹背后的浦东新区

2014/04/18 | 670

浦东很小,面积仅为570平方公里。

但浦东人在这“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可能”——在那里,10万平方米的陆家嘴,中外资金融机构云集;在那里,25平方公里的张江高科技工业园,有着美国硅谷一半的芯片设计企业……

“浦东已经不是梦想,而是奇迹!”俄罗斯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评价浦东时如是说。

改革开放以来,在上海市的诸多区域里,浦东新区显得格外耀眼夺目,用“奇迹”这个词来描述其崛起历程可谓恰如其分。有人认为,取得今天的成就,浦东凭借的是优越的区位优势,靠的是开放宽松的大好政策,果真如此吗?本期的“弘扬王杰精神,三增强三提高”专栏,让我们走进奇迹背后的浦东新区,了解它抢抓机遇、敢于担当、推动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站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开发”

弹指一挥间,浦东新区将迎来它的24岁生日。作为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标志,浦东新区在承载国家战略的历史重任之外,还在制度创新和理念创新等方面“摸着石头过河”,通过大量探索积累宝贵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了一张内容丰富的“浦东样本”。

推动这座江东新城迅猛崛起的是决策者和建设者们所秉承的“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浦东开发”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就是要提醒所有的浦东干部具备国际眼光、国际思维和国际战略。浦东开发开放的24年,也正不断地践行着这一理念。

披荆斩棘敢担当

800勇士肩挑开发重任

在上海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在过去,黄浦江把上海分成了两个世界。24年前的浦东只是沉寂于长江口西南的一片田园乡野,而隔江相望的上海外滩尽显繁华。

24年后,当年农舍错落、阡陌纵横的田园乡野神话般地成为上海这个外向型、多功能的国际大都市的标志,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浦东新区的崛起之路,被誉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然而开发之初,这里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和遵循,也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以复制和套用,一切都是未知数。面对一片阡陌、遍地农田,如何着手规划建设,怎样进行招商引资,更是摆在上海邳州市政府和党员干部面前的头号难题。被誉为800名勇士的浦东新区最初开发者们,披荆斩棘、开拓进取、一路前行,硬是从最艰难的困惑和泥泞中走了出来。

坚持不懈招商工作从不懈怠

历时24年,如今的浦东新区已经驶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然而,浦东开发建设者们并没有陶醉于此,辉煌面前更多了一份清醒,浦东新区开发24年,招商引资工作一天都没有懈怠,50个招商团队长期奋战在一线。

“张江高科技园区取得今天的成就,是不断坚守的结果!”在被誉为中国离世界“最近”的地方——张江高科技工业园,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集团招商负责人殷宏这样告诉记者,“招商一定要坚持、耐住寂寞。”

2009年,南汇并入浦东,进一步拓展了浦东开发国家战略的新内涵;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后“世博效应”不断为浦东发展注入活力。此时的浦东以“只争朝夕、勇立潮头、崇尚科学、开放包容”的二次创业精神,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力争用10年左右的努力拼搏,到2020年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之际,在优化结构、提升功能、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使浦东成为联系国内外经济的重要枢纽。 (张筱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