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9 | 589
在土山镇大黄村,有一个叫董连侠的女人,一提起她,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董连侠卖过毛线、跑过大客车,2008年,又养起了猪。这个曾对养猪一窍不通的人,仅仅用三年时间,就将猪场规模发展为800头母猪,成为土山镇规模最大的养猪场。这一切,董连侠是怎么做到的呢?
年赚百万,却转行开养猪场
近日,记者来到土山镇大黄村董连侠的养猪场。经过严格的消毒,记者跟随董连侠走进猪舍。看到白白净净的猪,董连侠迫不及待地介绍起来。而就在几年前,就是这些猪曾将她逼入困境,而董连侠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实现了从亏损百万到盈利百万的大逆转。村里人个个都夸她是个女强人,董连侠也自信地告诉记者:“我一定要把它干起来,把黄山村、把土山镇的养猪业带动起来,各家各户都来养猪。”
董连侠为何如此自信,敢夸下海口?在养猪的路上,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董连侠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14岁时,便到了一家工厂上班。1994年,她辞职下海,开了一家毛线店。
董连侠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拉来一车毛线,各家各户都排队来拿毛线,各个公社的也都来拿,一车毛线很快就能卖完。她由此被送了一个外号——毛线大王。
可是慢慢地,市场发生了变化,买毛线的人越来越少。为了赚更多的钱,董连侠用卖毛线赚到的钱,买了台大客车,跑邳州到常州的专线。短短五年时间,董连侠将客车发展到了9台,一年可赚一百多万元。
然而,2008年,已经52岁的董连侠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她来到了土山镇大黄村养猪。董连侠告诉记者,做这个决定,完全是因为爱好,不管挣多少钱,她就是喜欢这行。
她在大黄村承包了100多亩土地,投资200万元,建了一个规模养猪场,打算在五年内将猪场规模发展到上千头。开业那一天,在部队当兵的儿媳妇还专门给她送来了一幅温馨的猪满家十字绣。
不懂管理,两次失败亏损上百万
可是,让董连侠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猪场远非想象的那样美好,后来竟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让她吃尽了苦头。
猪场建好后,董连侠请亲戚朋友过来打理,自己则安心去跑大客。每隔一段时间她过来查看下猪场情况。开始时每次查看都看到猪长得很好,但渐渐地,她发现猪场有点不对劲。场里的母猪经常下崽,可是猪的数量却没见长。
2009年的一天,一个人突然找到了董连侠,告诉她一条十分震惊的消息:场里的猪都死了。
这时,董连侠才恍然大悟,原来猪慢慢都死掉了,而猪场的人由于怕担责任,竟然没有告诉她。投资200多万元建立的养殖场,却因为负责人不懂技术也不上心,猪场管理不到位,造成了猪大量死亡。这让董连侠很痛心。忙活了一年,猪场没有盈利一分钱,还亏了100多万。在这种情形下,好多人都替她担心起来,不少人还劝她干脆放弃养猪。而两个星期后,村民却惊奇地发现,猪场又进来了新猪。
在董连侠的心里,她觉得既然开了头就不能退缩,只能往前走。
董连侠从北京重新购买了150头优种母猪,还卖掉大客车,亲自来管理猪场。但她来了之后,猪还是频频死亡。董连侠心灰意冷,这样下去猪场迟早要垮掉。
技术员雪中送炭,猪场起死回生
就在她发愁的时候,一对夫妇的到来,竟让猪场起死回生。
这对夫妇都是养猪技术员,丈夫叫郭翔,妻子叫张衍玉,他们有多年的养殖经验,曾在多家大型养殖场干过技术人员。2010年,他们在朋友的介绍下,主动找到了董连侠。
董连侠正好缺专门人才,这对夫妇的到来可谓是雪中送炭。但当夫妇俩在场里转了一圈后,却发现猪场里的情况远非他们想像的那么乐观。猪场里都是一个个洞,全是埋过死猪的。小猪也都在喘,他们认为这个猪场做不下去。
在董连侠的一再恳求下,夫妇俩才最终答应留下来试一试。董连侠还当面承诺,只要能把猪场的条件和面貌改变过来,提什么要求她都会尽可能地满足。
夫妇俩刚来到猪场两个月,董连侠就见识了他们非同一般的技术。整个猪场被分成产房、保育、随猪栏、限位栏等不同区域,母猪断奶之后,也有固定的食物。由于措施得当,猪场终于步入了正轨。董连侠告诉记者,现在母猪产仔率一胎在11头左右,而以往母猪一窝只产仔五、六头,整整提高了一倍。
在猪场,记者看到,受孕的母猪被固定在一个个栏里,这些栏叫限位栏,可减少受孕母猪活动,有利于母猪保胎。
母猪受孕四个月后,还要转移到产房。从受孕到生产总共要经历三次搬家,正是靠这样不停搬家,提高了母猪的产仔率。
董连侠请到了内行后,猪场也一天天红火起来,可她没有再当甩手掌柜,而是更忙起来,一心都扑到了养猪上,整天都在猪场忙碌。
2011年,猪场终于缓过劲来。这一年,生猪市场行情空前火爆,董连侠赚了100万元。
董连侠计划养1000多头母猪,现在她离这个梦想越来越近了。董连侠说之所以选择养猪,是因为打心眼里喜欢,也正是因为喜欢,这一路她才能坚持下来。但在采访中,她却一再表示,如果再让她重新选择,她不会仅仅因为喜爱就盲目开始,对于创业一定要准备充分,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下来。
(董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