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2 | 704
近年来,水稻机插秧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让许多农民实现了插秧不弯腰的期盼。这一技术更让土山镇街南村的贾炳华尝到了甜头。2007年贾炳华第一次接触了水稻插秧机,并迅速发现了集中育、插秧在农村的潜在市场。经过不断的发展,短短4年内,他就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农机大户,并最终成立了一个拥有89台农机设备的插秧机合作社。
40亩水稻
“引”来创业新机遇
近日,记者来到贾炳华的合作社时,很多客户正在订购秧苗。最近这一段时间,贾炳华十分开心。随着大忙时节的来临,他的合作社也迎来定秧高峰期。在贾炳华的办公桌上,一些小本子里写满了定秧记录。以前,每到农忙时节,农户们都忙着翻耕土地,备肥料、薄膜、种子,张罗着育秧。但如今更多人选择到贾炳华这里订购秧苗,除了省工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省钱。
正在订购秧苗的郑云彦告诉记者,原先他的一亩三分地,都是自己育秧,现在听说有育秧到插秧一条龙就过来订购。如果自己育秧、插秧,一亩地就要200多块钱,而现在一亩地才170块钱,便宜不少,省心还省事。
插秧育秧在大家眼中是件又苦又累的活计,可是到了贾炳华手里后,不但能让农户省钱,还能给自己生财。通过这一项,贾炳华一年就可以赚10多万元。那么在这又累又脏的活里他是如何淘金的呢?
贾炳华是土山镇街南村的一个种粮大户,种了40亩水稻,他之所以成为当地有名的农机大户和这40亩水稻有很大关系。
种水稻十分辛苦,尤其育秧插秧更让人头疼不已。每逢育秧插秧时,贾炳华都要找上十多个人过来忙上三、四天,这样一茬水稻仅人工费就要两、三千元。就在贾炳华为育秧插秧耗工发愁时,市农机局邀请他参加了一个培训班。就是这次培训,让一直困扰他的问题迎刃而解,并且他的创业之路也迎来了一次新机遇。
2007年,贾炳华参加了市农机局在土山镇举办的农机培训班。培训班上,农机人员详细讲解了水稻机插秧技术,看到这一技术不但省时省工,而且还能带来水稻的稳产高产,贾炳华不由得心动了。培训班之后,贾炳华就推回来了一台步进式插秧机。
在农机人员的指导下,他开始采用双模育秧新技术。一个月后,村民注意到,贾炳华只是推着机子在秧田里走一趟,就把一颗颗秧苗“栽”到了田里。当时,水稻机插秧技术还不是非常普及,不少人对他的这一举动充满了怀疑。大家都说,贾炳华那样栽水稻有点冒险,苗子又小又稀,长不了庄稼。但是等到2007年秋季,水稻收获的时候,贾炳华的收成却让大家傻了眼。他告诉记者,当年收成1200斤,亩增产200斤,40亩地,共增产8000斤。当时稻谷8毛钱一斤,这一下就增加6000多元的收入。
第一年就把插秧机的钱赚回来,这让贾炳华也没有想到。贾炳华用插秧机栽植水稻,省事又增产的消息传遍了全村。不少村民纷纷找到了他,提出按亩给他费用让他帮忙育秧。
陆陆续续有村民们来找贾炳华帮助育秧、插秧,贾炳华不由得给自己算了一笔账,这一算还真给了他一个惊喜。土山镇共有水稻面积3万亩,如果按照最低估算,百分之三十的水稻使用插秧机播种的话,一年的收益就可达十多万元。
勇敢坚持
一台插秧机“带”来一家合作社
发现了这个赚钱的机会,贾炳华马上又购买了两台插秧机,开始在村里开展育秧插秧业务。第一年,贾炳华接到了100多亩的育、插秧订单。100多亩的水稻育秧,虽然任务不算重,但万事开头难,由于自己也没有太多的经验,贾炳华只能一边摸索一边干。最终,手里的订单算是全部做完了,但没想到不到一个月,麻烦就找上门来。
2008年的一天,贾炳华正在干活,一个村民找到了他家里,劈头盖脸把他说了一顿。原来由于第一年村民都笑话贾炳华的秧苗又小又稀,这一次他特意扩大了种植密度,还增施了农家肥,可谁想到秧苗反而长得不好。
秧苗弱村民十分不满,更糟糕的是,那个时候重新育秧已赶不上季节了,这让贾炳华坐立不安。没办法,贾炳华只得求助市里的农技人员。
农技员告诉他,在育秧上出现了问题,主要是密度、施肥上出现了局部的斑秃和死苗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农技专家及时帮他进行处理,通过多种措施,这才让秧苗达到了栽插标准。
虽然经过处理的秧苗一天天见好,但村民依然有些担心。经过深思熟虑,贾炳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承诺:谁家苗子坏了,他负责赔偿,如果收800斤,他给补够1000斤的产量。
贾炳华的承诺,让农户都放了心。让贾炳华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经过他育出来的秧苗,不但没减产反倒大都增产。由于贾炳华敢于负责并信守承诺,接下来的一年,更多的人找他代育秧苗。
就在他暗自高兴、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贾炳华却发现村里不少人也悄悄地购买了插秧机。原来的独门生意,现在大家都要来分一杯羹,这让贾炳华感到了危机。更严重的是,为了竞争,农机户之间甚至出现了相互压价的趋势,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最终势必会影响水稻育、插秧的质量。好在此时,市里的农机部门也及时发现了这一问题,工作人员主动找到贾炳华鼓励他牵头成立插秧机合作社,带动大家一起干。这样,不仅大家可以相互学习交流,而且能统一收费标准,防止出现价格混乱。
农技人员的建议,让贾炳华豁然开朗。2009年5月,贾炳华将镇里有水稻育、插秧业务的农户们叫到了一起,他首先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摸索出来的机插秧技术经验,然后分析了今后的市场形势,并趁机提出成立水稻机插秧合作社,统一育秧、插秧标准,统一价格和服务。这个提议当场就得到大家的拥护,2009年5月19日,土山镇炳华机插秧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在贾炳华组织下,五根手指攥成了一个拳头,很快,合作社就打开了当地机插秧市场。
2011年,合作社机械设备发展到89台,其中插秧机43台,这一年合作社收入50万元。
由于成绩突出,这一年贾炳华被评为种粮大户,更让他感到光荣的是,今年他还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他的合作社不久也将升级为五星级合作社。
如今炳华插秧机合作社已经发展为集育秧、耕种、收割、植保于一体的合作社,对于农机这一产业的发展前景,贾炳华也充满了信心。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推进,我们相信他分享到的蛋糕也将越来越大。 (董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