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水杉精神,创建文明城市
 
当前位置:邳州论坛 » 邳州新闻 » 真情洒沃野

真情洒沃野

2012/06/13 | 581

  6月8日一大早,燕子埠镇郭庄村第一村民小组王法久的麦田里,一辆联合收割机在不停地忙碌着,当收割机折返回地头,七、八个脸上挂着汗水的汉子连忙将鱼皮口袋缝制的“长毯”,铺在了收割机出粮口的地面上,其中一名队员连忙拿着口袋跑过去,用手将口袋撑开,收割机师傅将储粮仓的阀门打开,小麦源源不断地滑落到口袋中去,口袋还未满,另一名队员已经拿着口袋等在了后面……

  上午10点,一辆挂着“郭庄村夏收帮扶队”标语的四轮汽车将王法久的小麦直接拉到了家门口。

  王法久的孩子今年参加高考,妻子卧病在床,看着田里10亩成熟的麦子,自己却高兴不起来。郭庄村夏收帮扶队了解了他的情况后,主动对接服务,帮助他解决了夏收难题。

  郭庄村夏收帮扶队成立于去年夏收夏种期间。对于帮扶队成立的初衷,村支部书记马秀荣动情地说:“俺们村年轻力壮的劳力出去打工的很多,村里仅剩下老人、孩子,还有残疾人等困难群众,他们一到收麦收稻就犯愁,所以,村里商议成立了帮扶队,帮助困难群众收麦收稻、播种插秧,帮他们渡过难关。”

  郭庄村夏收帮扶队成员有村组干部,也有普通村民。村计生专职戴维喜就是其中一员,戴维喜家里种了10亩小麦,但他将自家农活安排在了最后。“俺家不缺劳力,先帮他们收完麦,我再回去。”戴维喜说。普通村民郭方银也是帮扶队的一员,去年,为解决灌溉问题,他帮村民打了25口井,现在又参加到夏收夏种帮扶的队伍中来。马支书告诉记者,几乎每个帮扶队成员家里都种着地,但他们都把自家农活放到了最后。

  帮扶队的电话号码是对全村公开的,三夏期间有困难的群众只要一个电话,就会得到满意的回复。最初帮扶队成员只有7人,但也正是这个7人的帮扶队,带动了村民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热潮,帮扶队在村里俨然成了一面具有强大号召力的旗帜,上面写着“扶危济困,度三夏。”

  上午10时30分,儿子常年在外跑运输,已经70高龄的张兴礼老人找到了帮扶队,请求帮助收获7亩尚未开镰的小麦。帮扶队员们帮助王法久收完小麦后,再次出发……

  本报记者  张拥军  耿万志  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