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水杉精神,创建文明城市
 
当前位置:邳州论坛 » 邳州新闻 » 这样的带头人农民夸不够

这样的带头人农民夸不够

2012/07/13 | 588

  “去年3月,寒风刺骨。组里修建水电站,李玉宝不让其他人下水,自己猛喝一口酒跳进冰冷的河水中安装水泵,一连忙活几天最终倒在了水电站旁;今年‘三夏’大忙,李玉宝白天义务帮村民抢收抢种,晚上替村民看粮垛、管水,五天五夜没合眼……这样的好组长,你们要帮我们写一写啊!”在江苏省邳州市八义集镇车站村前李西组的“三夏”采访中,73岁的老党员李玉银等村民,纷纷向记者介绍村民小组组长李玉宝的感人事迹。

  车站村党支部书记曹培春告诉记者,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前李西组地势较高,全组120户人家在去年之前已连续10年不种水稻,都种旱作物,望天收。组里过去的水电站处于瘫痪状态,机房年久失修,无人管理。李玉宝去年初担任前李西组组长后,第一件事就是动员村民恢复水稻种植。

  种植水稻最需要的是水。组里没有集体收入,村里资金紧张,为了修复组里的水电站,李玉宝自己垫资3万多元,请来组民一起开工。“我们当时5个人干了16天,除李玉宝不拿工钱外,其余每人每天50元。大伙白天干、晚上干,虽然觉得钱少又辛苦,但看到李玉宝穿着短裤在寒水中一泡就是几个小时,也就没有怨言了。”参与修建水电站的前李西组农民李玉军说,去年李玉宝累倒在了水电站工地上,连夜就有20多个村民赶去村卫生所看他,他昏迷未能说一句话。本以为他要休息几天,没想到,第二天中午,输完液的李玉宝又来到了工地,脏活、累活抢着干,拦也拦不住。李玉宝现在有关节炎,痛时走路一瘸一拐的,就是当时长时间站在寒水里落下的根。

  修复水电站让前李西组重新具备了种植水稻的条件,但水稻如何丰产、高产则又是摆在前李西组所有村民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传统的人工水稻种植模式费时费力低产出,高起点推广机插秧是大势所趋,但前李西组渠道不畅,甚至连插秧机都进不了田块。2011年,在村民们还没有恢复水稻种植之前,李玉宝就动员大家挖渠引水,大家手上有农活,他就将自家农活丢给妻子自己挖。“我们组里现在的那条长30米、宽2.5米、深40厘米的水渠就是李玉宝一个人起早贪黑挖出来的。”村民李培钦说,现在组里水渠畅通,是李玉宝的吃苦精神激励大家一起动手挖出来的。

  地里通水了,要想让插秧机、收割机进地,还必须有涵管将水渠和田块连接起来,李玉宝有农用三轮车,全组绝大部分的涵管都是由他一人从本县和邻县拉回来的,油费、过路费他自己出,工钱他不要。机插秧需要平整水田,全组哪家劳力不够,哪家进度不够,李玉宝就开着自己的手扶拖拉机义务为大家整地作业。“组里有100多亩水田是李玉宝平整的,他不但没有收一分钱,就连大伙为表示感谢给他买的一两包廉价烟他都没有拿。”前李西组的村民们说,去年他们组的水稻产量每亩达到了1300斤左右,断了10年的水稻恢复种植,第一年就能有这么好的收成,李玉宝起了关键作用。

  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农村基层干部顺利、有效开展工作的起点。李玉宝吃苦耐劳、公而忘私的精神和行动感染鼓舞了前李西组所有村民,大家跟着李玉宝纷纷实施“旱改水”,全组240亩旱地,2011年恢复水稻面积100亩,2012年又恢复118亩。

  日前,当记者见到李玉宝时,他刚从水稻田管水回来,他一直是组里的义务管水员。李玉宝坦言,作为土生土长的前李西组人,他看到过去组里因为家族派系原因,人心不齐,不求发展,非常痛心,带着大家做点实事一直是他的心愿。李玉宝说,去年9月份,镇里为支持村里发展,便于广大群众出行,专门为村里修了2公里的水泥路,需要路肩覆土,涉及到12个组,前李西组村民自发带着板车、铁锹来了90多个人做义务工。“只要村干部肯带头,肯吃苦,一心一意为老百姓谋福利,人心就能齐,事业就能成!”李玉宝说,他身子骨还算硬朗,再为老百姓服务几年没有问题。眼下,市委、市政府正大力倡导发展高效设施农业,镇里的一些村搞起了大棚,收益不错,下一步他将带领大家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搞农民集中居住,几年之后,前李西组定能换个新模样! 

  陈兵

  原载于2012年7月7日一版《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