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2 | 624
拉魂腔、评书、鼓书、扬琴……曾经是多少邳州人魂牵梦萦的声音,如今,这些民间曲艺却日渐式微,会的人少了,听的人也少了。但在邳州市,有一位年过六旬的说书艺人,为弘扬传统曲艺,历时数年,撰写出82万字的评词书稿。他就是周绍俊老人。
周绍俊1949年出生在宿羊山镇坊上村。提起周绍俊,上点岁数的邳州人应该会记得这样一幅画面:集市上,汪塘边,村头大树下,他口若悬河,妙语连珠,用地道的邳州方言拉邳州呱、说邳州事,所到之处,众人追捧。
曲艺爱好者刘同泰介绍说:“他说的评书在邳州非常有特色,也非常受观众欢迎的,四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听过他说的书。他说的具有朝气,形象生动,最大特点喜欢用排比句,使人听了过瘾。”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电影、电视、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喜欢听书的人越来越少了。看到昔日红红火火的评书、琴书日渐萧条,周绍俊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就萌生了写书的念头。
带着一种责任,带着一种情结,只上过几天学的周绍俊决定把家乡六十年的风雨变迁,家乡的民风民俗,用他熟悉的曲艺形式记录下来。历时2年多时间,经过多次修改,他终于完成了80多万字的书稿,命名为《蝉噪轩词话》,以曲艺的形式记录了邳州的风土人情。在书中,春节熬岁、传启、闹喜、打夯、送殡……这些邳州的民俗民风在他的笔下生动再现。
吕希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