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06 | 548
“晚饭过后干啥去?”“到村部跳舞去。”时下,跳舞已成为邳州市车辐山镇所辖16个村(社区)最时髦的农民休闲娱乐活动。
8月13日晚8时,记者来到车辐山镇红光村,很远就听见了欢快的舞曲声。村部院内,灯火通明,100多名男女老少踩着节拍,挥手扭腰,尽情地跳着健身舞,不时还有随后赶来的村民加入到跳舞队伍里。
车辐山镇位于邳州最西北角,距离市区50多公里。一年前,16个村庄的农民生活,大多还是白天干农活、打零工,晚上要么三五成群打打牌,要么在家看电视睡大觉。
什么才是丰富农民文化娱乐生活的切入点?去年7月,镇文化站长衡敦壮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从临近的山东台儿庄市文化宫请来舞蹈老师,并以镇里下任务的方式,要求每村选派2人担任领舞员,免费参加健身舞培训。
培训结束后,培训成果展示紧紧跟上,为的就是给健身舞聚人气儿。镇里还统一购置灯具、音响设备,分发到全镇16个村,各个村部成为“农民舞会”的自然场所。
令人惊喜的是,一开头,村民看热闹的比跳的多,但很快,跳的比看的多了。“一般村干部先学、先跳起来,接着在城里给儿女带过孩子的老人、在外打过工的,也陆续加入进来。大家一边学,一边互相教,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村民上场跳舞了。”衡敦壮告诉记者。
洋溢着现代气息的农民舞会,让原本冷寂的乡村夜晚,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见有记者采访,几位村民“围观”过来。“每天俺都提前喂好猪,做完家务,就是为了不耽误到村里来跳舞。”48岁的红光村村民鲁文仙,身材略胖,走出“舞池”满脸是汗,她笑嘻嘻地告诉记者,“跳舞既打发时间,又能锻炼身体,一天不跳心里都痒痒慌。遇到下雨天,俺就在家里跳,过过瘾。”
今年67岁的李爱娣说,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城里人跳舞,很羡慕,想不到这种机会如今来到了自己家门口,有镇里支持,还有老师带。她说,现在谁还笑话跳舞,就是思想落后,跟不上时代了。
农民舞会还有诸多意外收获,特别是增进了村民与村民、村民和村干部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每晚的‘农民舞会’,村干部都提前到村部准备好开水、音响,等村民跳完舞后,还要负责打扫好卫生。舞会使村干部由‘当官的’变成了村民身边的‘服务员’。”车辐山镇党委书记曹兴军说,“久而久之,村干部学会利用舞会时间,趁男女老少都在,说一说村集体的事,老百姓更容易接受,解决问题的效果比开会好多了。”
龙湖村村干部跟记者说起这样一件事:村里通往外界的水泥路虽然修通了,但村内还有一段土路,尤其雨雪天,出行不便,村民反映强烈。去年底,村支书王福才在舞会现场把这事摆了出来,“把路修了,大家都方便,但又不能全靠镇里支持,咱们村的人也要出钱出力……”道理一说,村民们都理解和支持。次日,村民你30元、我50元,自发捐款修路。今年初,村头1500多米的泥巴路变成了沙石路。
镇领导告诉记者,镇里决定每年都举办健身舞大赛,交谊舞、木兰扇也纳入培训计划。下一步还将重点做好文化活动的载体建设,培养文艺骨干,吸引更多人走上舞场,跳出现代农民的崭新风采和幸福生活。
王佩杰
原载于8月28日《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