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12 | 697
在邳州教育界,鹿世钦是一个让人钦佩的名字——全市小学界第一个中学高级教师、全市第一个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作为一名异乡人,16岁从临沂师范毕业,他扎根邳州小学教育60载。深情拥抱,青春放歌,甲子轮回,白发皓首,他将一生奉献给了邳州的教育事业。在第28个教师节到来之际,邳州每一名教育人,都想给他送上一份节日的祝福——无悔书大爱,杏坛铸师魂。
1936年,鹿世钦生于徐州市贾汪区的一个小山村。1952年8月,像那个时代的所有热血青年一样,临沂师范毕业的鹿世钦,踏上了邳州教育这块热土。
“那是一个难忘的夏天,我背着简单的行李,踌躇满怀地走进了宿羊山小学,开始了我的教育生涯,当时学生家长都喊我小老师”。从此,这名“小老师”一直坚守小学教育60年,或做教师、或当校长、或作顾问,一直没脱离孩子,一直没离开课堂。
1955年,年仅19岁的鹿世钦被任命为宿羊山刘楼小学校长。在三年时间内,他把一所濒临衰败的学校办得生气勃勃,充满生机。1958年,由于反右斗争的扩大化,他被错误地批判和处理,撤销了校长职务,降为普通教师。但他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的心没变。三年困难时期,国家的经济面临非常困难的境地,作为小学教师生活也同样清苦,他常常吃不饱饭,饿着肚子上课。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动摇过他的信念,依然刻苦钻研教学业务,兢兢业业地教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当地稍有名望的数学教师,深受学生及其家长的爱戴。
1962年,党对反右斗争中的问题进行了甄别,恢复了他的职务和荣誉。“十年浩劫”,他再次受到迫害,以“业务挂帅”、“智育第一”的罪名被批判,并把他拘进派性办的“学习班”。在那暗无天日的黑屋子里,他仍然想着孩子,不忘课堂,继续思考着他的教学方法。出了“学习班”,他被调到偏远的宋庄小学,当一位普通教师。然而,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十分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研究探索,提出并推行了“三结合教育”,得到了省、市、县教育部门领导的肯定与赞扬。
粉碎“四人帮”后,他被任命为宋庄小学校长,并于1978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20年前的入党夙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被调入县城运河小学任校长。为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他搞了“教职工四考一奖”制,即“考德、考勤、考绩、考能”,实行奖励。这一评价体系的建立与推行,打破了多年来教师中的沉默气氛,激活了教师们的内在潜能。两年后,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徐州市各县中心小学校长会议上,他作了经验介绍,一时“四考一奖”在邳州各校遍地开花。
1985年,全县第一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他激情表态:要为党的教育事业干满半个世纪!
1986年,他被调入运师附小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尽管学校规模较大,200多名教师,4000多名学生,管理起来够忙的,但他仍然坚持带班上课,教六年级的数学。这期间是他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升华阶段。在管理上他推行《分层管理,级组负责,优化组合》;在教育上他积极开展《信任教育》实验;在数学教学上他提出了《引导、发现、探索》的教学方法,立体揭开了运师附小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幕。
60载小学教育与数学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让他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60年间,他先后在《江苏教育》、《山东教育》、《北京教育》、《河北教育》、《小学教学》、《教学月刊》、《教师之友》等教育报刊发表了教育教学论文60余篇——他一直引领着邳州的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1993年,他光荣退居二线。可退休后,他对教育的热情没减,对孩子们的感情没变,教学的兴趣仍在。1996年他受聘于秦皇岛私立英桥学校,先做教师,后被提为教务副主任、主任、副校长、校长。三年之内五异其职。把一所私立学校办得红红火火。他被评为秦皇岛市教育先进工作者。
2005年,70岁的他结束了近十年的私立学校工作,回到了邳州老家。“十七从教七十休,无情岁月染白头。问君何以终不悔?只缘信念在心头。”这首小诗道出了他的教育情怀。
得知鹿老归来,市实验小学的领导又登门相请:“七十也不休,来我校做顾问吧。”未拂风尘,鹿世钦又应邀做了实验小学的顾问。其间,他重点做了两件事:指导青年教师,为实验小学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教师;辅导特长学生,让一大批智慧少年脱颖。
“我依然记着我的小学数学老师,他叫周福生。我的数学兴趣、爱好是他培养的,他对我的钟爱,温暖、鞭策了我的一生。那时起,我就立志长大后做一名像周老师那样的人民教师。后来我果真成了小学教师,而且是全国优秀教师,数学特级教师。当一名教师,一干就是60年,直到现在仍没干够!”回想自己的教育人生,年近八旬的鹿老幸福而美满——只为师恩曾育我,60春华以报之。
许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