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水杉精神,创建文明城市
 
当前位置:邳州论坛 » 邳州新闻 » 为了那个青春的梦

为了那个青春的梦

2012/09/14 | 562

  8月22日,市教育局在全市教干、教师暑期培训中,专门安排了一场特殊的“培训”——援疆教师事迹报告会。邀请参与江苏新一轮教育援疆行动的炮车中学历史教师于春红,给全市中小学校长做一场援疆报告。

  “从王洛宾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大阪城的姑娘》,到雷振邦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再到施光南的《阿拉木汗你在哪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新疆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狂嘶的烈马,迷人的胡旋舞,神秘的楼兰姑娘,让我想往”,援疆,是缘于于春红一个青春的梦。

  1990年,于春红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向所有青年教师一样,在炮车中学高中历史教师的岗位上,一直默默、平凡地工作了20年。20年间,她为人妻,为人母,她教过了数以千计的学生,她成为一名中学高级教师。全省新一轮教育援疆的号召,触动了她心灵深处那个青春结,荡漾了她灵魂深处的那个青春梦。心灵的召唤,决然了她的赴边援疆的选择。

  踏上曾让她梦绕的土地,迎接她的是鬼哭狼嚎的“白毛风”,是淋漓尽致的“寒彻骨”,是嘴唇干裂、鼻孔流血、胃拧嗓燥的“热情相拥”。选择了,就不能后悔——置身新的讲台,她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使命。

  于春红的支教校是奎屯高级中学,任教学科是高一历史。一进校,她便详细地摸教情:新疆的历史课是“副课”;摸考情: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不和高考挂钩;摸学情:历史课可以多次补考,学生对历史学科不重视。针对以上教学实际,一年半的援疆教学实践中,她为奎屯高级中学的历史课教学改革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贴合校情定教法。注重直观教学,将历史知识与历史发展脉络通过生动活泼和直观浅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课堂教学注意“三讲三不讲”。“三讲”——讲学生理解不了的问题;讲学生归纳不了的问题;讲学生运用不了的问题。“三不讲”——过易的问题不讲;过难的问题不讲;过偏的问题不讲。从培养学生基本的历史学习习惯入手,让学生明白“学问”与“学习”区别,学会“提问”、“预习”、“复习”,继而交给学生方法:“快步走,多回头”。

  身体力行传帮带。给援疆校教师上示范课是援疆教师的最基本功课。于春红不例外,一年半的时间里,她先后举办了《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校级、市级公开课。所制作的学考复习必修一至必修三的全套课件被同组老师共用。

  引领示范推教研。在教研组开展“打造有效课堂利器——课堂观察及其校本化的探索”。引导教师从注重课堂观察入手,有的放矢定教法。为活跃教研组的工作氛围,紧张的工作之余,她教老师们跳健身舞,创设和睦融洽、进取奋发、积极快乐的工作气场。正是她的到来,让奎屯市高级中学历史教研组由原来的“弱势”组晋升为伊宁自治州优秀教研组。告别奎屯高级中学时,教研组的同事们舍不得她,教研组长专门从校档案室把那块“伊宁自治州优秀教研组”的奖牌“请”出来,大家抱着一起合影——那是他们500多个时日探索、友谊的见证啊!

  作为徐州教育援疆9人组中唯一的女性,于春红有一个和美的家,有一个正紧张迎接中考的儿子,撇下自己的孩子,支教于千里边陲,这种割舍,需要大勇,需要大爱,多少次,带学生在那拉提草原奔跑时,她看到草原的那一头,儿子张开双臂向她奔来,多少个深夜,伏案备课中,她听到儿子在叫唤:妈妈,给我拿一盒牛奶……

  “援疆回来,教育局让我给大家做报告。接到任务后,内心一直惴惴不安,作为一名普通的援疆人,我只是在做普通的工作。援疆结束,昨日的狂飙巨澜已化作今天的宁静,回归岗位,我将踏实依旧”。于春红这样平静结束她的报告。会场里,泪水拌合着的是经久不息的掌声…… 

  许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