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水杉精神,创建文明城市
 
当前位置:邳州论坛 » 邳州新闻 » 港上镇曹楼村:银杏铺就“黄金路”

港上镇曹楼村:银杏铺就“黄金路”

2012/11/26 | 621

在邳州,有一棵古老的大树,它给我们带来了如画美景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富裕的生活,这棵树的名字就叫做银杏。前不久,记者来到种植银杏树最早的乡镇——港上镇,深深感受到银杏树的巨大魅力。

为种银杏老支书带头做示范

走进港上镇曹楼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金灿灿的银杏树,金黄的树叶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夺目;树下,顽皮的孩子嬉戏打闹,安详的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里处处显示着富足与安宁。在树林掩映着的一处漂亮别致的农家小院中,港上镇曹楼村村民颜世银正在悠闲地喝茶读报。

颜世银是港上镇曹楼村的一个普通农民,他的家里种植了4亩银杏树。每天清早,他总会到自己的地里转一转,像给自家孩子量身高一样,量量每一棵银杏树的树径。在曹楼村,不止颜世银一人,村里家家户户的地里都种植着银杏树。

曾经,曹楼村人以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生,过着“看天吃饭”的日子。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时任曹楼村党支部书记的苏维东在泰兴考察时,了解到一种从银杏叶里提炼出来的物质——银杏酮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所以在当地,银杏叶卖得比粮食还值钱,一亩地的银杏叶就能赚1000多元,他一下子就动心了。

恰好这时港上镇党委出台了在全镇大规模发展银杏种植的措施。苏维东便挨家挨户游说村里人积极响应号召,改种银杏树。然而,换来的却是包括颜世银在内的绝大部分村民的反对。他们认为,银杏树生长周期太长,需要好几年才能够结出白果,万一销路不好,就要亏本了。

为了打消村民们的疑虑,苏维东决心要为村民做示范、带好头。没过几天,苏维东就联合村干部带头铲掉了自家地里已经长到半米高的小麦,全部种上了银杏。

小小银杏叶带来巨大回报

看到村里的干部都栽上了银杏,颜世银这才慢慢放下心,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腾出自己的一亩地种上了银杏苗。三年后,这些银杏树给他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一年就赚了一万多元,颜世银成了村里响当当的万元户。

尝到了银杏树的甜头,颜世银又果断决定把家里的其他三亩地全都种上银杏。就这样,银杏树在港上镇的土地里扎下了根。不久,有先见之明的港上人又建起了两家银杏酮加工企业,一天的利润可达十三四万元,相当于每天赚辆桑塔纳。如此高额的利润又催生了银杏叶价格上升,港上镇银杏的种植面积很快扩大到4.5万亩,邳州市也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银杏种植基地之一。

1996年是颜世银种植银杏的第四年,当年,他的4亩银杏叶卖了8000元。入秋以后,他把自家的两间土屋拆掉,花6000元建了三间新瓦房。颜世银觉得,好日子来了。

然而,到了1998年,银杏果的价格持续下跌,银杏叶的行情也越来越差。原来,许多人看到银杏叶带来的巨大效益,纷纷效仿,在官湖、白埠、邹庄、铁富、港上等镇开办了十多家银杏酮厂,结果导致产量激增,供大于求。

遍地开花的银杏酮厂不但没能帮助农民挣到钱,反而使银杏酮产量过剩,价格一落千丈。看到这种情形,曹楼村的村民开始动摇了。于是,一些村民开始拿起铁锹到地里,准备挖掉拇指粗银杏树。幸好,港上镇党委政府紧急阻止了这场挖树风波。

刨树不成,曹楼村的村民们只好继续管理银杏树。慢慢地,他们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颜世银发现自家地里的银杏苗开始值钱了。他回忆着说,那时候,3公分苗子可以卖20多元一棵,4公分就是40多元钱一棵,后来,10公分的银杏苗一棵就能卖到600多元。

原来,银杏树树姿优美,又因其特殊的净化空气的作用,被不少城市选为绿化环境的首选树种。于是颜世银在对银杏树的管理上更加严格,他每天泡在地里,仔细地照料着每一棵银杏树。转眼到了2010年,在颜世银的4亩银杏地里,树径20公分以上的银杏树已经发展到100多棵。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来计算,他的身家已超过百万。

经纪人为银杏销售推波助澜

银杏树的火爆又催生出了一个新的行业——银杏树经纪人。今年30岁的曹永从事银杏树交易已经有10个年头了。这几年,颜世银就是通过他把银杏树销往全国各地的。

在港上镇,像曹永这样的职业银杏树经纪人越来越多。全镇有银杏树3000万株,苗木经济人4000多人,有人负责挖苗,有人负责运输,逐渐形成了产、供、销完整的一条龙服务。

相对于需要东奔西跑的银杏树经纪人,颜世银还是比较轻松的,他只需要每天到地里转一圈,偶尔浇浇水、施施肥就足够了。如今,衣食无忧的颜世银闲暇时要么作为村里卫生服务队的一员,美化美化家门口的环境,要么就和村里的老哥们一起聊聊天,要么回到家看看电视喝喝茶,日子过得悠然自得。

董莉

十年树木,港上人用自己的汗水和坚持,将一棵小小的银杏苗培植成了参天大树,而银杏树也大方地回馈给这方土地以富足与安宁。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港上人乃至邳州人和银杏树的联系,也将会越来越深远,越来越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