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2 | 717
【本报讯】 近日,在邳州市徐州三合木业公司了解到,该公司在2003年时仅仅拥有两条多层板生产线,而现如今已拥有28条建筑模板的生产线,“转型升级”使该企业去年纳税达到1255万元,位居邳州市板材行业纳税第一。目前,三合木业已达到日产建筑模板1.2万张的生产能力,每天都有20个集装箱的产品发往中东、西欧等市场,解决了附近600多名群众的就业问题。
板材产业是邳州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江苏省重点发展的集群产业。但一段时期内,邳州板材产业仅仅局限于板材初加工,产品附加值低,在同行业中竞争力不强。近年来,邳州市委、邳州市政府专门出台政策,积极引导板材企业转型升级,对于技改投入或新增设备投入300万元以上的项目,按照投入额的5%予以奖励,点燃了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激情。
转型升级使邳州板材产品由过去的基材类产品为主,提升为包括基材、家具、地板、门窗等多门类产品。在实施转型升级过程中,最典型的当数徐州中森通浩公司,该公司最新研制的以秸秆等为原料的“人造木”,获得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并被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等单位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继成功研发“人造木”产品后,中森通浩公司又相继研发出地热地板、无机装饰板、新型铝镁板等产品,并申报了国家专利。
如今,邳州板材产业形成了原木市场、板材初加工、板材深加工和高中档家具、板材家具市场、板材家具检测中心和家具研发中心一条龙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了产品质量、出口总量、规模企业数量、自主品牌数量四个全国第一。
(杨旭东 陈伟 雪强)
原载于11月30日
《徐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