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8 | 597
开展“百村”示范 壮大集体经济
【本报讯】 今年以来,邳州市以推进村级“四有一责”建设为契机,围绕促进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创新工作思路,创新管理模式,组织实施了“开展百村示范,壮大集体经济”活动。通过典型示范,实现了示范村集体经济收入显著增长,促进了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快速增长。目前100个示范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35万元,促进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5084.72万元,村均30.66万元,比去年增长13.68%。
市镇都相应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开展“百村”示范、壮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营造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浓厚氛围。工作中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异地发展型、为农服务型、休闲观光型等发展形式,突出五大路经,指导镇村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一是积极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打造产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加快实施“三大提升”、“三大扩面”工程(提升林产业、大蒜产业、旅游观光农业,扩大设施农业、林下养殖、生态肉猪养殖),打造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的产业基础。今年,新增林下养殖13.9万亩,其中,集体山坡林地发包使用面积达3万余亩,直接促进20个山区村集体经济增收。占城镇毛山村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全村在山坡建设日光温室大棚种植“特小凤”西瓜800亩,村集体统一购销创收20多万元。
二是积极盘活集体资产,依托物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充分利用“三资”清查成果,梳理闲置校舍、旧村部、废置村办企业场地厂房等废旧资产,翻修整理对外出租,或规范合同,增加收入。四户镇沟涯村通过盘活废旧企业厂房,招标租赁收入8.6万元。
三是积极开发挖潜集体资源,用好用活资源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进一步排查挖潜集体“四荒”资源,积极推进河塘清淤整理、土地整治、村庄缩并、土地增减挂钩,增加集体耕地,对排查的“四荒”资源、新增耕地和征地集体留用地等资源,创新开发利用机制,科学使用资源,增加集体收入。燕子埠镇小吴村通过土地增减挂钩,盘活荒山资源,增加集体耕地实现收入9.2万元。
四是积极发展二三产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邻城近郊村、镇驻地村、集市贸易村发挥区位优势,发展服务经济、店面资产租赁经济增加收入。鼓励镇村依托艾山、岠山、黄草山、黄墩湖、运河、沂河等山河湖资源及银杏园、山林、杨树林等林木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自采游和生态农庄等农家农村观光旅游项目促进增收。港上镇前湖村发展草莓自采园观光旅游项目创收30多万元。
五是积极推动服务创新,在为农服务中增加集体收入。根据生产发展和产业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田头市场、农资超市、各类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建设,全面提升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水平。在三大扩面快速推进中,积极组织发展土地股份合作,新增土地股份合作社30家,以支部为依托新组建“支部+合作社”运作模式的设施瓜菜、规模养殖、林下养殖合作社50家以上,通过集体倡导、市场运作、有偿服务,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集体收入增长。赵墩镇义合村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融资筹建义合集贸市场,提供120余家商铺和200多个摊位向村民招租,经营餐饮、住宿、娱乐、百货等20多种业态,年租金收入达80余万元。
通过五大路径,百村实现村均增收18.6万元,带动全市村均增收3.2万元。
(金月 耿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