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3 | 734
初春时节,记者来到了邹庄镇邹埠村,看到一座座气势庞大的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由北向南次第排开,在阳光下像一条条银色的苍龙。走进大棚内,禁不住被迷人的景色所振奋:苍翠欲滴的枝叶,使大棚充满生机活力,已成熟的累累果实,忙坏了采摘的农民。他们被丰收的喜悦陶醉着,也让我们从中看到了设施农业里蕴育而出的勃勃生机。
邹埠村党支部书记邹明文告诉记者:“我们全村3700多人,有80%的村民分散在全国各地经营炒货生意,20%的村民种植着全村4600亩土地。”为了提高种植效益,该村采取激励措施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村主任邹为尚带头将外出经商农户的土地转包过来,现已种植设施大棚180亩。目前全村设施大棚面积已达到3100亩,还搞起了集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农家乐式休闲园。
如今,邹埠村的高效农业园区内,一座座大棚已成为当今新农村建设发展特色农业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置身大棚之中,就如同进入了天然氧吧,绿油油的蔬菜青翠欲滴,一株株辣椒根粗苗壮,爬满竹架的丝瓜鲜嫩修长,各式各样的应季蔬菜成功引进,长势喜人。正在忙着摘番茄的村民左文花笑哈哈地告诉记者:“俺今年种了6个大棚的番茄,今年行情还不错,每个棚卖了7万多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邹书记介绍:“为了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我们聘请了蔬菜种植专家现场指导,同时组织农民分批去邳州和徐州参加技术培训,现在每个村民都是蔬菜种植专家了。”
在正在施工的日光温室现场,农民张毅告诉我们:“我承包了200亩土地,以前都是春暖式拱棚,效益很低。为了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今年把拱棚全部改成冬暖式温室大棚,60多个大棚每个投入达15万元。”
在大棚旁边的建筑工地,邹明文书记告诉记者:“这是正在建设的大棚蔬菜交易市场。村里为了解决村民种植大棚的后顾之忧,及时让农民生产的蔬菜变成现金,我们投入300多万元建设交易市场,同时我们还在网络上发布销售信息,保证农民的蔬菜能够卖个好价。”关于下一步打算,邹书记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将全面进行蔬菜大棚的提档升级,把春暖大棚全部换成日光温室钢架连体大棚,进一步高标准配套园区设施,确保土地有最高的产出率,力争把邹埠打造成观光旅游和农民增收的高标准园区。”
耿万志 方伟 田福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