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3 | 638
【本报讯】 张楼办事处庙山村农户利用该村低洼田块,引进和推广泥鳅养殖,两年内迅速发展到300多亩,让原本产出效益低下的洼地变成“金窝窝”。
近日,记者采访时看到,养殖户黄景山在精心照料他的泥鳅池,定点喂食,定期换水,加强对水质的监管和消毒。因为再过一个月左右,他的18亩泥鳅就要上市了。在他的精心照料下,今年泥鳅的长势非常喜人。
据了解,庙山村村民种植的主要作物是水稻和小麦,而该村却有300多亩低洼田地,每年只能种一季水稻,而且是旱涝不保,产出效益很低,让村民感觉很可惜。一次偶然的机会,黄景山发现了泥鳅养殖不仅可以解决洼地的利用问题,还可以创造很好的经济效益。于是,第一年他利用这几亩地的低洼田做了试验,没想到赚了十几万元。为了保证泥鳅的产量和品质,黄景山从河南、银川等地购买优质的泥鳅种苗,又从连云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同时加强对水质的监管消毒,保证泥鳅的健康生长。在黄景山的带动下,村内有八九个大户加入了泥鳅养殖行业,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加强信息交流和市场开拓。 (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