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4 | 595
对照先进 看邳州他山之石篇·转型升级⑥
关键词:优化结构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同样面临发展空间缩小、要素成本上升、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诸多困扰的南通、盐城两地,如何突破“瓶颈”,加速区域经济大发展,是摆在面前的严峻课题。本期的《对照先进看邳州——他山之石篇》专栏,介绍南通、盐城等地优化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
“无中生有” 新兴产业活力迸发
江苏蓝天航空航天产业园位于建湖县高新技术经济区内,是建湖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着力打造的航空航天装备特色产业园区。该产业园依托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航工业集团、上海飞机设计院等大型央企和科研院所,由上海斯化露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卓越(香港)航空事业有限公司联合投资兴建。入园企业主要与国产大飞机相配套,重点发展飞机零部件加工制造、航空新材料、机场设备等项目,新建航空产业研发展示中心、航空知识主题公园、航空人才专家公寓等配套设施。
蓝天航空航天产业园建设,是建湖县发展航空航天产业的的缩影。近年来,建湖县更新发展理念,围绕航空航天装备产业,开展专业招商、驻点招商,吸引大批项目落地生根,完成了建湖着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典之笔”。依托稳定丰富的风能、光能资源,东台实现了风电、太阳能及其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的良性发展,同时吸引中节能集团、神华集团等一批“大块头”国企项目相继落户东台。
在通州家纺城,一大批紧跟时代步伐,应运而生的电子商务企业,则创造了“一间办公室创税千万”的行业佳绩。南通微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颠覆传统交易模式,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来集聚各大品牌优势,实现了企业快速发展。南通微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的零售商城和批发商城发展迅速。预计我们在三到五年之内,形成180亿左右的销售额。”
加大技改 传统产业靓丽转型
在新兴产业迅猛崛起、蓬勃发展的同时,如皋、建湖等地不断加大企业改造提升力度,助推传统产业靓丽转型。
这些天,如皋市丹凤纺织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在对新购进的两台自动络筒机进行安装前的最后调试,这两台自动络筒机安装到位后,丹凤纺织也将实现旧机型的全面更新换代。在原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的严峻形势下,如皋的纺织服装业仍保持了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如皋纺织服装商会会长张奎宏介绍,这几年在技术改造上,整个服装业的投资都很大,单是上自动流水线,就增加了50条自动流水线,而且不断地在增多,如皋使用自动流水线生产服装的企业位居南通市之首。
建湖县豪迈公司在节能电光源产业摸爬滚打了十多年,对于技改投入带来的显著效益,公司常务副总赵连广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现在基本上不生产大家都在做的产品,人云亦云,我们的经验是通过自主研发的具有豪迈核心技术的新产品立足于市场。”据了解,在技改热潮的有力推动下,产品“含金量”不断增加,技术创新接连取得突破,建湖的节能电光源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目前,全世界每4只节能灯具中就有1只出自建湖,每年生产节能灯明管6亿支,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
集聚集约 工业空间有效拓展
在当前“项目压倒一切”的工业时代,工业空间拓展至关重要。南通、盐城等地,通过大项目带动、区位资源集聚、园区承载等有效举措,合理谋篇布局,发挥集聚效应,降低资源成本,为工业经济增加发展后劲。
几年前,专为东风悦达起亚企业生产配件的明进机械公司落户大丰后,像一块磁石吸引着相关技术、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的迅速聚集,奥泰机械公司、新韩汽车配件等十多家配套企业陆续落户,形成日趋完整的产业链条,从生产材料引进到产品销售全部在园区内完成,大大减少了运输成本和流通周期,企业效益连年攀升。
大丰市明进机械有限公司副总卞广明介绍,这五个年头里公司发展得非常迅速,到去年为止,整个厂区全年完成产值13.7亿元,利税6700万,今年整个产值有望达到15个亿以上,利税超一个亿。
除大项目带动外,如皋发挥靠江临海的区位优势,加快崛起港口物流产业,东台则依托滩涂资源优势加速新能源产业集聚。而海安县利用交通枢纽的优势,放大枢纽的品牌效应,依托区位、资源等优势实现集聚集约。海安现有大大小小的物流企业6000多家,物流交易信息大厅就是海安县委、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而建设的物流信息平台。
依托园区加速项目集聚,是提高空间利用率,实现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渠道。南通市通州区不断强化现代家纺加强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以家纺城为载体,推动上下游一体发展,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此外,通州还结合推进城镇化,精心规划,科学布局,依据产业区位特色,构建了以南通高新技术开发区、通州滨江新区、锡通科技产业园为主体的“两区一园”格局,为工业发展留足空间。
李玉岩 张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