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5 | 623
增强危机意识 对照先进看邳州他山之石篇转型升级⑦
关键词:科技创新
加大自主创新、实施技术改造是提升企业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关键。科技创新,这一引领和助推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在南通、盐城等地的项目发展中充分彰显。本期的《对照先进看邳州——他山之石篇》专栏,介绍南通、盐城等地实施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逆势而上 抢占转型发展先机
走进万千企业竞相发展的南通、盐城等地,记者感受最深的是科技创新如潮涌动,转型升级万象更新。
磊达集团作为东台市第一纳税大户,用了20多年的时间,一步一个脚印,每一年都进行产业的升级,慢慢地从一个小打小闹的乡镇砖瓦厂成长为一个集水泥制造、船舶制造、钢帘线、物流、宾馆服务业为一体的集团公司。今年1——7月份,东台磊达集团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仍然实现销售近30亿元,同比增长10%,纳税额在全市继续保持领先。
东台磊达集团董事长汤广宏介绍,回望磊达的发展,最让磊达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抢抓机遇谋发展。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加快发展;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抢抓机遇发展;特别困难时期,特别要发展。磊达集团越是遇低潮的时候,越是抓住机遇发展。
抢占转型发展先机,寻求逆境发展的还有如皋江安镇工业园区的汤臣汽配有限公司。数年前,金融危机爆发不久后,受国际汽车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汤臣汽配有限公司几乎处于半停产状态。然而,和冷冷清清的生产车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墙之隔的公司新产品检测大楼却在热火朝天地建设当中。如皋汤臣汽配总经理毛平西介绍,越是在企业发展困境的时候,越要加大科研投入,把精力放在产品研发上面,这样才能在市场启动时,为发展赢得先机,得到一个大提升。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如皋市近1000家销售超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中,凡是进行了技术改造、技术投入的,无论从企业销售增长的幅度,还是市场适应性来看,都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
自主创新 提档升级的不竭动力
如皋力星通用钢球有限公司以创新、技改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公司发展二十多年来已成功实现19次转型升级,成为国内最大的专业化钢球生产基地,超七成的产品实现出口。企业通过不懈的技改投入和转型升级,让小钢球闯出了大市场,做成了大产业。
同样,自主创新贯穿建湖豪迈节能电光源发展的全过程。随着LED产品的兴起,在传统节能照明产品面临巨大的压力时,企业负责人认识到,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以新的产品引领市场,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占领市场。建湖豪迈公司常务副总、党总支书记赵连广表示,现在不做、不生产大家都在做的产品,通过我们研发的具有我们豪迈核心技术的新产品立足于市场,必须要不断地有新的产品来推陈出新。
从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近20年来,东台磊达集团以每两年半不到翻一番的速度,实现了总资产超60亿的规模,而这其中,技改和新上投入高达45亿元,仅近五年就投入近30亿元。年年搞技改,年年上项目,让磊达人综合产业和钢帘线制造业五年内实现“双百亿”的目标触手可及。
有了自主创新、提档升级的不竭动力,磊达集团董事长汤广宏对今后发展信心十足。他表示,预计在今后五个月中,磊达集团将全力加快钢帘线四分厂建设、钢帘线研发中心、旋窑三号线和五星级大酒店建设,争取全年各项指标全面超去年,力争实现销售50亿元,利税5亿元。
产学研结合 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促进转型发展的关键路径,那么以产学研结合为主体的人才与科技战略则是铺设这一路径的重要基石。建湖豪迈人对此深有体会。
建湖豪迈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于2003年,是一家以研发、生产、销售高效照明产品为主的民营科技企业,产品主要包括螺旋型节能灯明管、粉管、自镇流荧光灯、冷阴极荧光灯、LED和HID光源等六个系列,销售国内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产品远销美国、德国、荷兰、俄罗斯等国家,是国内最大的节能灯管生产基地。目前,企业与复旦大学、东南大学等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并成立院士工作室、科技研发中心,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技术创新接连取得突破,让建湖县的节能电光源产业之路越走越宽。
驱动建湖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正悄然改变。作为建湖企业的“智库”,高校成了研发中心、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和高层次人才引进中心,而建湖则是高校实训基地和新技术研究成果转化的平台。
建湖县石油机械研究所所长王端祥介绍,建湖不产“一滴油”,然而在风云变幻的国内外石油装备市场中,硬是造出了一条百亿元级石油机械产业链,凭借的是技术创新。近年来,研究所进行牵线搭桥,为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博士、院士做红娘,为企业发展、为科研院所进行成果转化服务,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企业加速发展,政府强势助推。作为大丰市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一个典范,丰东股份在政府牵引下,积极抢占该领域的战略高地,不断引进高新技术人才,促成与各高校的合作以及自主科技工艺的研发,为企业在热处理领域持续领先奠定扎实基础。
逆境谋生存,转型促发展。透过南通、盐城等地近年来的工业经济转型之路,一股股科技创新的热潮扑面而来。在对传统思维定式的冲击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做大做强并非简单的体量壮大,而项目单体的规模提升幅度也终归有限,唯有依托科学创新的理念,及时把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发展的强大动力,紧跟时代步伐,勇立发展潮头,才是引领工业经济跨越前行的根本出路和关键所在。
李煜岩 张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