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4 | 611
【本报讯】车辐山镇红运泥鳅生态养殖基地通过泥鳅高密度养殖,大力发展黄板鳅养殖,拓宽了农民增收新路子,让小泥鳅变身致富“软黄金”。
日前,记者在红运泥鳅生态养殖基地看到,一字排开的池塘尽收眼底,饲养区内引水渠清澈的流水哗哗作响。该养殖基地的负责人衡敦磊正在给泥鳅喂第二遍食,不一会儿,近百亩的汪塘上泛起阵阵涟漪,前来觅食的泥鳅活蹦乱跳。凭借衡敦磊精心的饲养,细心的管理,泥鳅长势喜人,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衡敦磊说,这种黄板鳅的肉质细嫩,营养很丰富,目前主要出口日本、韩国,现在养殖这种泥鳅效益很可观。
据衡敦磊介绍,他采用的是泥鳅高密度养殖,目前养殖基地泥鳅已经达到6万斤,预计可以在春节前上市销售。对泥鳅的市场前景衡敦磊很有信心,他说,反季节销售泥鳅价格高,等到春节之前,价格能涨到每斤二十四、五元,保守估计,一年一个塘子可挣六万元钱。
(徐付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