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8 | 598
——在政协邳州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王强(2014年1月7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今天,政协邳州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了,这次会议,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徐州市委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奋力开启2014年全市发展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邳州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凝聚全市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开拓进取,团结奋斗,建设全面小康升级版,当好苏北发展排头兵,开创邳州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代表中共邳州市委,向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的各位委员和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
刚刚过去的2013年,是宏观形势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巨大、要素制约明显加剧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省和徐州市决策部署,奋力攻坚克难,主动创新作为,深入开展“三个对照”活动,对照先进看邳州,找差距,增强危机意识;对照邳州看邳州,树信心,增强责任意识;对照未来看邳州,求突破,增强创新意识,集中开展工业经济、城乡建设、现代服务业、棚户区改造、现代农业、交通、水利、教育、文化、卫生、民生实事工程和扶贫攻坚等12个专题调研,在更大范围内统一思想、在更大范围内形成共识、在更大范围内凝聚力量,全市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88.6亿元,同比增长13%,高于全省和徐州市平均增幅;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8.9亿元,增长16.1%,税收占比86%,三年提高2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2450元、12610元,分别增长9.3%、11.8%,高分通过省定全面小康达标综合考评,在全国百强县排名跃居第49位,荣获2013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和最具区域带动力百强县。发展质量显著提升。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增长2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粮食生产实现“十连丰”,设施农业、林下养殖分别新增10万亩以上,总面积保持全省领先。城乡建设扎实推进。全年房屋征补面积115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突破130万平方米。小城镇建设竣工项目134个,商品房开发面积100万平方米。270省道东南绕城、250-251省道连接线、张楼运河特大桥顺利推进。碾庄、铁富两镇创建成徐州市中心镇,370个自然村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5个村创建为省三星级康居乡村。民生幸福不断增进。总投入37.1亿元的50项为民实事完成年度任务,民生服务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城市公交公营等实事工程全面完成。校安工程完成16.9万平方米,5.1万低收入人口脱贫,21个经济薄弱村实现“新八有”目标。社会治理成效显著。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全国试点工作成效明显,获全国“政府透明度领先奖”。“书记市长网上直通车”工作经验在徐州市推广,25个镇(街道)全部开通“百姓办事零障碍大篷车”。生态文明加快提升。实施蓝天白云、碧水清波、绿地青山、道路通达、锦绣家园、绿色增长生态文明建设“六大行动”,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森林覆盖率达到34.9%,生态环境持续优化。要素制约有效破解。全市新增贷款38亿元,1家企业在上海股交中心E版成功挂牌,11家企业在Q版挂牌。大力实施城乡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和万顷良田工程,全年征收土地10951亩,连续两年创建为“省土地执法模范市”。区域环评和重大项目环保审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合力拼搏的结果,也凝结着各位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一年来,邳州市政协常委会和广大政协委员紧紧围绕市委、邳州市政府中心工作,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强市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重大成绩。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向各位政协委员,向关心支持邳州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至关重要的一年。预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均增长13%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城镇化率达到50%,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必须“锁定总目标、围绕总定位、把握总要求、强化总抓手”。总目标就是“建设全面小康升级版,当好苏北发展排头兵”。总定位就是加快建设东陇海沿线和大运河沿岸的重要节点城市、重要工业城市和现代化中等城市,全力打造高端制造业集聚区、转型发展样板区、改革创新先行区、和谐幸福示范区。总要求就是“稳中求进、转型发展,改革创新、激情跨越”。总抓手就是重点推动“六项改革”,全力实施“八大行动”,不断开创邳州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新局面。
一、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新局面,要向投资要后劲,全力抓好“三重一大”。把“三重一大”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扩大有效投入拉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大产业项目:重点实施“1030”工程,全力推进深能风光互补发电、新春兴综合体等10个年度投资74.8亿元的重大工业项目,加快建设考伯斯煤焦油、尼铁隆炭黑等30个年度投资95.6亿元的重点工业项目。重大城建项目及民生实事工程:实施年度总投入140亿元的100项城建重点工程,全力加快270绕城公路及上跨陇海铁路立交桥、青岛路贯通及铁路上跨立交桥、南京路北延、市民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实施“一环两纵两横六桥”建设,构建大交通格局;大力实施蓄水、通水、清水、用水、排水、管水“六大水利工程”,着力打造“苏北水乡、运河明珠”。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抓好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执行“八项规定”等16项大事。从“三重一大”中进一步排定“十项重点突破工作”: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创建省级高新区、商贸物流园区建设、邳州港搬迁、徐塘电厂新上两台100万千瓦机组、高速公路增设出入口、南京路北上和引沂润城、270省道北延、石膏产业整顿整合、全国土地节约集约先进市创建,以重大项目、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全局、引领全局、凝聚全局。
二、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新局面,要向转型要质量,全力实施“八大行动”。实施转型升级攻坚、新型城镇建设、现代农业提升、商贸物流繁荣、文化强市振兴、民生幸福普惠、社会治理创新和生态家园共建行动,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加快新型工业化。围绕两主三特四重工业园区“九大版块”,做大做强板材家具、环保化工、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电力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七大产业”。全力抓好新苏商务中心、百盟光彩商贸物流园等30项重大服务业项目,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精心规划、精品建设、精细管理、精良运作”四精理念,健全“征补安置、禁违拆违、城市管理、资金运作、项目推进”五大机制,完善“交通水利、商贸流通、环卫环保、文教卫体、住房保障、园林景观”六大功能,加快建设繁荣城镇、宜居城镇、特色城镇和智慧城镇。推动农业现代化。以列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为契机,加强农业基本建设,扎实推进黄河故道综合开发、万顷良田工程、农机服务体系、中小河流治理等建设,推动农业适度规模化生产经营,促进粮食持续增产丰收。设施农业重点打造“一环两区十园”,林下养殖大力推进邳北、邳南两大山林养殖带建设。实现发展生态化。加强环保监管和生态建设,提高环保准入门槛,淘汰“两高一低”企业,推进园区生态化改造,积极创建生态园区。
三、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新局面,要向改革要红利,重点推进“六项改革”。抢抓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改革的力度有多大,发展的步子就能迈多大。在新的起点上再创邳州发展新辉煌,必须以强烈的进取精神和责任意识,抓住用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历史机遇,既要有改革的勇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又要有改革的智慧,点准穴位、用力到位,还要有改革的担当,顾全大局、服从大局,努力开辟改革发展的新天地。理清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全面深化改革具体到县域,要突出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徐州市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谋划和具体安排;二是在顶层设计的总体框架下大胆尝试,积极探索符合邳州实际、具有邳州特色的改革新路子;三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影响发展的全局问题、制约转型升级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找准改革的主攻方向和发力点。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围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创新社会领域制度、创新考核体制机制、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等“六项改革”,以重要方面、重点领域的率先突破,带动全局改革向纵深推进。
四、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新局面,要向创新要活力,全力打造“品牌邳州”。以省级创新型试点市建设为抓手,以“品牌邳州”创新奖评比为载体,让创新成为全市的共同追求,让创新活力全面迸发。坚持创新驱动。积极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争创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破解要素制约。严格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开展闲置土地专项整治行动,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鼓励引导金融部门投放更多的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扎实推进企业上市融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打造人才强市。推进“才富邳州”计划,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优秀人才“进得来、用得好、留得住”,加快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着力打造苏北人才理论创新实践区和人才工作先导示范区。
五、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新局面,要向惠民要和谐,加快推进“十大民生工程”。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握民生脉动、顺应百姓期待,实施年度50项为民实事,努力解决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重点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实施棚户区改造、城乡公交惠民、校舍安全和学前教育提升、医疗便民、区域供水、引沂润城、公园改造提升、民生服务、社会福利、殡葬提升等实事工程,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着力完善“六大民生体系”。完善社会救助、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扶贫开发、村居基础建设、敬老养老体系,切实守住民生底线,让百姓日子更加红火、更有尊严、更有奔头。切实用好“四大民生平台”。办好“书记市长网上直通车”,畅通群众反映问题、表达诉求的“绿色通道”,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和网络生态环境;用好“百姓办事零障碍大篷车”,全面打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化村级“四权”建设,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打造促进农村发展稳定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六、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新局面,要向作风要效能,切实做到“勇猛精进”。以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重大契机,以打造“好班子、好干部、好基础、好作风、好形象”为工作目标,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选拔任用干部坚持“八看导向”。坚持既看政治表现,又看为民情怀;既看能力水平,又看境界胸襟;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大事,又看小节,切实让吃苦的人吃香、实干的人实惠、有为的人有位。教育实践活动坚持“四不标准”。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把握基层特点,贴近基层党员干部实际,切实解决“四风”突出问题,确保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改进作风、推动发展、民生改善、群众满意的良好实效。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八条要求”。始终保持“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心、“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激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功成不必在我任内”的胸襟、“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修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班子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合力,培养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皆因好自用。”建设全面小康升级版,当好苏北发展排头兵,是全市人民的共同事业和追求,需要全市上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人民政协大有可为,也一定能够大有作为。各级政协组织要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进一步增进政治共识、提高履职水平,做到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为推动全市更好更快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要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首要任务,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分析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推动党委、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要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发挥人民政协包容各界、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协助党委政府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鼓舞士气,为改革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要把切实增进民生幸福作为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尤其要围绕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履职尽责,共同把民生实事工程打造成群众满意、得益受惠的民心工程。要把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作为自身建设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市、镇两级政协机关建设,积极推进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向全社会展示人民政协的良好形象。各级党委都要把政协工作纳入全局工作来筹划和部署,切实加强和改善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努力为政协履行职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各位委员、同志们,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新的征程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凝心聚力、同心同德,开拓奋进、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全面小康升级版、当好苏北发展排头兵”而团结奋斗!
最后,衷心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给大家拜个早年,衷心祝愿各位委员和同志们节日快乐、事业顺达、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