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7 | 641
在燕子埠镇郭庄村村委会办公室的墙壁上这样几个鲜红的大字特别惹眼:见任务就抢、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见困难就上。就是这样一组朴实而又充满斗志的激励性字句鼓舞着郭庄村村支书马秀荣、村主任徐广峰为代表的村级班子扎实苦干,为民谋福利的豪情。近两年,郭庄村大力实施旱改水工程、抢先发展设施大棚、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带领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敢为人先,打造苏北的江南
进入燕子埠镇,群山环绕,冬天的小麦为这块土地穿上淡淡的绿装。燕子埠镇地处苏北丘陵干旱地区,年降水量稀少,大大制约了农作物的生长,农民多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抗旱作物,抗灾能力差,产量低,影响了农民增收致富。
一块块的土地与沟渠相连,大多田块平整并有田埂围护,虽然地里种植的是小麦,但记者看得出,这就是郭庄村旱改水的重要成果。郭庄村利用其毗邻大运河、地势低洼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于2011年开始了大规模的旱改水工程,力争将郭庄村建成苏北的江南。
郭庄村领导班子克服重重困难,千方百计筹集资金18万元,购买变电器,修电灌站,铺路修渠1500米,将运河水送到了老百姓的田间地头,将郭庄村的400亩贫瘠土地变成了可以种植水稻的良田。同时,该村注重做好对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宣传指导工作,为水稻的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年,郭庄村的水稻亩产达到1200斤,收成好的可以达到1500斤。村民张庆仁对此颇有感触:“原先每亩只收七八口袋,现在一亩地可以收15口袋水稻,俺咋也没想到啊!”
因地制宜,打造现代农业亮点
记者在从燕子埠镇区通往郭庄村的公路上看到,路的两边满是白茫茫的连片设施大棚,有的农民正在用手扶拖拉机耕垦土地,有的则在精心照料着棚内的反季蔬菜,现代农业是郭庄村又一大特色。
郭庄村与运河古城台儿庄仅一河之隔,利用这一优越的地理条件,当地决定大力发展生态自采园等旅游观光农业。该村领导班子深入港上镇万亩草莓基地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一个以观光旅游为主题的草莓自摘自采农业项目已经初具雏形。此外,该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不少设施大棚蔬菜项目,目前500亩的连片钢架大棚已经架设完毕,设施农业的发展宏图已经展开。
此外,郭庄村利用大运河堰发展林地经济,目前有张家港的客商愿意承包300亩的河堰,种植美国青铜,经济前景非常可观。同时,该村利用其余林地发展林下养殖,林地资源优势得到最大发挥,形成了养殖与林木的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为民解忧,帮扶队送爱心上门
郭庄村外出务工人口很多,村里余下的多是没有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为帮助他们解决农忙问题,村支书马秀荣、村主任徐广峰带头成立了七个人组成的帮扶工作队,每逢双抢农忙时节,他们就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村里的弱势群体联系收割机、割稻收麦、运送粮食、浇灌土地……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从不收取老百姓一分钱。
逢年过节,帮扶队还会组织一些慰问、关爱活动,关爱老人、捐资助学、为民解忧。郭庄村支书马秀荣用一句最朴实的话说出了帮扶队成立的宗旨:“我们村干部就是直接为老百姓服务的,老百姓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去做。”
2011年度,郭庄村荣膺燕子埠镇村级综合考核第二名,受到了镇政府的嘉奖,以表彰他们敢想、敢干、一心为民的扎实苦干和无私奉献精神。
本报记者 张拥军 耿万志
郭庄村简介
郭庄村位于燕子埠镇最北面,由郭庄、杨楼两个自然村组成,紧邻枣庄市台儿庄区,全村拥有工业企业20多家,人口2100人,耕地2800亩,2011年人均收入9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