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水杉精神,创建文明城市
 
当前位置:邳州论坛 » 邳州新闻 » 王绍永:三十年痴迷票证收藏

王绍永:三十年痴迷票证收藏

2014/01/22 | 632

粮票、布票、油票、老股票、老债券……尽管这些经济票证早已不再具有实际意义上的经济价值,退出了历史舞台,但由于其强烈的历史性、知识性、观赏性、艺术性,近年来,已形成一股票证收藏热。在我们邳州就有一位爱好票证收藏的农民,三十年来搜集了1000多枚票证,近日,记者专程来到铁富镇,拜访了这位痴迷票证收藏的民间藏家王绍永。

近日,我们在向导的带领下,推开王绍永的收藏室,他正静静地坐在桌子旁翻开一本厚厚的册子。走近一看,里面正是一张张码放得整整齐齐的票证。从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包括粮票、布票、油票等几十个种类在内,足有1000多张。

1955年,国务院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从此,各种粮食票证便进入千家万户,拉开了中国“票证经济”的帷幕。王绍永今年53岁,迄今为止的大半生他都在票证时代中度过。在那个物资严重短缺的年代,吃、穿、用都需要凭票证定量供应,王绍永对这些花花绿绿的票证一直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尽管当时家里并不宽裕,可他还是偷偷攒下了不少。

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人们的生活开始明显变化,粮油供应和副食品不断增多,曾经一度紧缺的票证渐渐有了盈余。这对于爱好票证收藏的王绍永来说,无疑是件好事。那几年趁着市场开放,王绍永的收藏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册子里的藏品也越发地丰富。

时间一晃到了1993年,票证时代正式宣告结束。收藏了十几年,王绍永舍不得把他这些宝贝疙瘩扔掉,这些旁人不再在意的纸片,都被他小心翼翼地收好,精心整理成册。一张张,一叶叶,仿佛可以触碰的时光剪影。每次翻看这一张张票证,王绍永都感慨万千:“票证上有厚重的历史,承载了看过它、用过它的一代人的记忆和感情。在别人看来,这些旧粮票、旧布票没有多少经济价值,对于我来说,不是那样想的,起码能代表过去那个年代的文化符号,所以我想把它们留下来让后人去欣赏、去研究。”

如今,王绍永已成了票证收藏和鉴赏的专家,更爱屋及乌地把一切带有历史痕迹、记录往昔生活的纸质印刷品、老物件当成了宝贝。这些年来,他的收藏以票证为核心,辐射到邮票、火花、书画、玉器、古玩等各个类别,甚至老百姓生活中不再使用的马灯、铁毡子、老式算盘也都被他尽收囊中。那一件件浸透着浓浓历史韵味的藏品就如同一个个老友,每天陪伴他追忆往昔的韶华岁月。

本报记者  项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