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17 | 597
有这样一个冬天,温暖如春!有这样一群义工,心中似火!在一片心的土壤上,他们用爱开创一片天,用汗水浇灌出爱的果实,用博爱的心和无声的爱去做好身边事、眼前事。
这里的每一个内容,都是义工们精心采撷,这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义工们精心书写,能力虽有限,努力却从未停止!
春节刚过,邳州市心志愿义工之家的义工们,又开始新一年的忙碌了。大家聚在一起,讨论的话题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接下来的义工服务怎么开展”。用自己的爱心去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义工们的共同点。
2013年3月29日,邳州市心志愿义工之家正式注册成立。现在,这个大家庭的成员已近700人,其中长期参加活动的义工达200多人,从几岁孩童到白发老人,从机关工作人员到普通市民……这一群不囿于年龄、职业的义工,因爱之名走到了一起。
人人都能担起大责任
春节刚过,心志愿义工之家的义工们就进入了忙碌状态,协助新城客运站的工作人员检票,为旅客提供问询,为行动不便的人拎包。由新城客运站主办、邳州市心志愿义工之家发起的“平安出行、志愿你我”春运义工服务活动开展,旨在为春运期间旅客的出行提供贴心服务。
心志愿义工之家项目部部长许立向记者介绍:“参加活动的消息前几天已经在网站上发布了,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人人都想做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春运这几天,身穿红色马夹的心志愿义工们各负其职,认真工作着,让旅客们倍感温暖。
“春运义工服务活动已经结束,接下来,我们还将利用周末走进社区,让爱心活动范围更广泛、内容更丰富、细节更突出,号召更多的人加入义工行列。”许立说。
心志愿义工之家是一个非盈利性的民间公益团体,目前,已经拥有敬老部、助学部、社区公益部、交通环保部等4个专业部门,服务范围覆盖邳州大地。其实,从2012年底开始,这支充满活力的团队就活跃在邳州的大街小巷、乡镇村屯。他们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用他们的行动,传承、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只不过,那时还不叫‘心志愿义工之家’”许立说。
小善之心成就大善之美
心志愿义工之家的前身是中国义工协会邳州分会,当时主要有李伟峰、徐孟、张莉、刘琳等十余名骨干成员。谈起这个群体,许立说,这不得不归功于理事长李传年和发起人李伟峰。
李传年是心志愿义工之家的理事长,是个典型的热心肠。他曾经成立一个取名“心志愿”的QQ群,团结了十几个爱心人士利用业余时间来帮助别人,做善事。后来,他通过QQ群与中国义工之家邳州分会取得了联系,便加入了这个群,并认识了这个群体的发起人李伟峰。
李伟峰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打工者,发起邳州义工之家源于当年他的一段经历。“那年,我才15岁,正在上海打工,当时老板跑了,没有结到工钱,我在上海的大街上流浪了3天,没有吃的,也没有喝的。就这样有一天碰见了一个好心人,他把我送回了家。”李伟峰说。
因为得到别人的帮助,让自己摆脱了困境,李伟峰在感动之余,便萌发了“也要去帮助别人、把这份爱和感动传递下去”的想法。他在创立了“中国义工之家邳州分会”的QQ群之后,得到了很多人的积极响应。让原先各自为阵、彼此间没有交流合作的邳州爱心人士,终于汇聚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爱心力量。
李伟峰认为,有爱心人士想献爱心找不到地方,还有想求助的人又找不到人帮助他,当时想法就是想给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
“传递的不仅是我们个人的爱心,也是社会的大爱。正是这些微薄之力汇聚到一起,才能让小爱凝结大气,小美成全大美,小善铸就大爱。”李伟峰说。
在奉献中体味生活乐趣
春联义卖助孤童、到敬老院里送服务、为贫困群众募捐衣物……在一次次义工服务中,心志愿义工们体味成长,感悟生命的意义。“我觉得收获最大的是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里学到了为人处世的品质和经验,还有沟通能力。不仅帮助了他人,还充实了自己,快乐了自己。”大学生庄晴说,参加义工之家的活动让她受益匪浅。
“其实生活没有变化,只是从精神层面上感觉家庭更加和谐,我的老公和孩子特别支持我,只要星期天没事我都会把孩子带来一起参加活动,总之每天都是开开心心的。”刘娟在参加义工之家以前是一名全职家庭主妇。在义工之家里,她觉得找回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个微笑也许就能给别人打开一个心结。通过付出,我们深深懂得善待他人,服务他人,就是一种幸福。”许立这样说。心志愿义工之家从成立之初就一直坚持传递爱心,传播正能量,并根据活动开展需要,设立了办公室、后勤部、财务部、外联部、项目部、宣策部等职能部门,先后制定了义工管理规定、QQ群管理规定、义工行为准则等五项管理制度,并开通了心志愿义工之家官方网站,义工们在奉献中体味着生活的乐趣。
爱心如水源远流长
1月27日,艳阳高照,温暖如春。邳州市金沙龙沙泵厂的老总冯艳女士为邳城太平村、新山河村等村的4个贫困儿童每人送去了两袋米、两桶食用油以及200元压岁钱。一同前往的义工包括李传年、郭琳、李伟峰、孙燕、杨景和谭亚楠,其中义工孙燕还为每个孩子发了200元红包。
“帮助的渠道是多样的,对于贫困家庭而言,我们会送去米、面、油等。针对大病这一群体,我们就通过义工之家这个平台,向外发布求助信息,让更多的人来帮助他们。”许立说,“听到孩子们爽朗的笑声,看到他们渴望的眼神,我就感觉我有义务、有责任去帮助他们。还有和老年人聊天时,他们欣慰的神情也让我心里面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我会在公益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直到一辈子。”
一年来,义工们先后走进了土山、八路、戴庄、新河等20家敬老院,陈楼、车辐山等多个乡镇小学,全年开展各种公益活动81次,参加义工1197人次,受助群众1852人次,捐助现金30726元,捐助物资价值64000多元,累计捐赠超10万元。“‘公益事业常态化’是心志愿义工之家的工作原则,‘互帮互助、快乐奉献’是口号,‘奉献爱心、服务社会’是宗旨。接下来,我们将通过继续推进‘我在你身边’敬老助老活动,加快‘雨露计划’的实施进程,逐步把义工之家向规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让大家深切体味‘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关爱他人,成就自己’的成长乐趣。”许立说。
每一个生命,都需要关爱;每一个角落,都需要关怀。心志愿义工之家们还积极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规范志愿者服务管理,对每一次活动完善服务记录,并及时获取服务对象的反馈意见,以利于后续活动的更好开展。“将志愿者们走过的路、做过的事都记录、保存下来,这是生命的印记、青春的留念,做义工,看起来是为人,其实真正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许立笑着说。
本报记者 徐付梅 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