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水杉精神,创建文明城市
 
当前位置:邳州论坛 » 邳州新闻 » “家门口修了水泥路”

“家门口修了水泥路”

2014/03/19 | 629

经济开发区杜家村外出务工农民捐款为家乡修路系列报道之一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在经济开发区杜家村,一条坎坷不平的路制约着村里的发展,长期困扰着周围群众。前不久,这个问题得以解决,而一段外出农民工捐款为家乡修路的故事也被当地传为佳话。

早春二月,年味已然散去,杜家村村民仍然没有从节日的欣喜中走出来,每到傍晚放学的时候,这里都像过节一样热闹。走在村头刚刚修葺一新的水泥路面上,村民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看着家门口这条新修的水泥路,杜祥彩同学更是喜上眉梢。

然而,10多天前,这里还是另一幅景象。坑洼不平的路面让人望路兴叹,每到下雨,这里更是成了雨水泥泞交加的“泥水”路,给周围群众带来很大的不便。

家门口的这条路,是杜祥彩上学的必经之路,也正因为路况差,她的家里常备一双雨鞋。提起有一次冒着大雨上学的情景,杜祥彩至今仍记忆犹新。杜祥彩说:“有次下雨时这坡很滑,摔我一身泥,我只好回家又换了一身衣服,才去上学的。”像杜祥彩这样的事,在杜家村很多人都曾有过类似经历。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经济开发区杜家村支部书记杜同庆告诉记者:“我们正在做整体规划,前期我们六组和二组两条路已经解决了,这条路由于资金缺口比较大,我们正在协调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近期完善,把老百姓的难题尽快解决。”

上头资金也很有限,不是每个项目都能得到支持。由于杜家村地处偏僻,并不属于交通干道,资金的事一直也没有着落。为了暂时解决村民的出行困难,村组干部主动牵头动员村民先把路基垫起来,但遭到一些村民的反对。杜家村第一村民小组组长杜保全说:“2013年麦收过后垫了两车渣子,几个人花2000块钱垫的,后来又被车轧坏了,连小车都没法走。”看到这样,杜保全说干脆咱就修条水泥路吧。可是经过预算,他却傻了眼,这条240米长的路大概需要4万元。

杜保全说:“全村老百姓都考虑到这路如果修好的话,今后走着方便。这路呢,是得修。”

昔日“泥水”路,今日水泥路。如今的杜家村村民们已经如愿以偿,实现了他们多年的梦想和夙愿。可是修路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张筱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