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1 | 596
经济开发区杜家村外出务工农民捐款为家乡修路系列报道之三
眼瞅着村头小路就要修成,杜家村第一村民小组组长杜保全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即将修成的路又得搁浅。正当杜保全为了资金缺口急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当初几位牵头集资的村民此时也在外地牵挂着修路的进度。
杜保全告诉记者:“这些人打电话对我说,如果修路钱不够,他们每人再拿几百。”这下可给杜保全解了忧,后续资金又有了着落。
听说村里正修着路,在地龙公司工作的村民杜鹏吉也主动上前,他找到杜保全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他拿了5000元钱,另外还帮助联系购买混凝土。
众人一心,其利断金。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到了2月20日下午四点,一条240米长的水泥路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为了让村庄环境更优美,群众出行更通畅,结合新农村建设,根据村里规划,一条环村路将与这条新修的路连接起来。
经济开发区杜家村支部书记杜同庆介绍:“我们会尽快把路肩还土、亮化、绿化,把环村路和这条路连接,为老百姓提供生活方便。”
杜家村头的这条路,方便的可不只是本村人,作为向北通往邳城镇的通道,邳城镇群众进城赶集、孩子上学,这里也是必经之路。要想真正疏通这条沟通两地的交通脉络,仅靠一个杜家村还无法做到。为把新修道路的作用充分发挥,村里头又有了新想法。
杜同庆说:“我们一组这条路向北这段属于邳城境内,希望能够尽快得到解决,让这条路的整体通畅效果更明显,更加方便沿线群众出行。”
张筱咏
【编后】
今年这个春节,对于杜家村的村民来说非同寻常,几名外出务工村民自愿带头捐款,合力将村头的泥泞小路铺成了水泥路。这些务工人员,有的在苏州,有的在常州,还有的在更远的城市,但即使离得再远,心永远系在家乡。从一个人的想法到几个人的赞同,再到全村人的共同参与,一条路体现的是爱心的传播、正能量的传递。咱们邳州人有重情重义、积善成德的好传统,正是这些崇德向善的正能量,让人与人之间充满理解和关爱,让我们的家乡更加美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