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水杉精神,创建文明城市
 
当前位置:邳州论坛 » 邳州新闻 » 贴近百姓最动人

贴近百姓最动人

2014/03/24 | 732

温暖他人 阳光自己

新闻回放

2013年3月29日,邳州市心志愿义工之家正式注册成立。现在,这个大家庭的成员已近700人,其中长期参加活动的义工达200多人,从几岁孩童到白发老人,从机关工作人员到普通市民……这一群不囿于年龄、职业的义工,因爱之名走到了一起。一年来,义工们先后走进了土山、八路、戴庄、新河等20家敬老院,陈楼、车辐山等多个乡镇小学,全年开展各种公益活动81次,参加义工1197人次,受助群众1852人次,捐助现金30726元,捐助物资价值64000多元,累计捐赠超10万元。“公益事业常态化”是心志愿义工之家的工作原则,“互帮互助、快乐奉献”是口号,“奉献爱心、服务社会”是宗旨。接下来,他们将通过继续推进‘我在你身边’敬老助老活动,加快‘雨露计划’的实施进程,逐步把义工之家向规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让大家深切体味“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关爱他人,成就自己”的成长乐趣。

心志愿义工之家的事迹,志愿者的足迹遍布20多个乡镇敬老院,把帮助和关爱带给了一位位年迈体弱、孤独多病的老人,传递了正能量,温暖了邳州城。

期待搬进新家那一天

新闻回放

3月3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和全市人民关心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开工奠基,标志着邳州市棚户区改造工作正式启动。棚户区改造是市委、邳州市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设和谐邳州的重大举措。让棚户区居民2016年前圆了“楼房梦”,是市委、邳州市政府的庄严承诺,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行动。棚户区安置小区开工建设,最高兴的莫过于棚户区的居民了。在许多人心中,一幅幅民生幸福图已缓缓张开,可期可待。正如居民所言,有了市委、邳州市政府改善民生的好政策,日子一定会越过越舒心,我们期待着搬进新家的那一天。

棚户区居民一张张生动的笑脸,让我们感到,为群众做点事情,是多么有意义、多么有价值。赢得千千万万邳州人幸福的笑脸,才是我们为官一任的执着追求。

家乡人民为你自豪

新闻回放

学生时代,刻苦、稳重让他成为学校的学生会主席;步入社会,勤奋、执着使他在百万务工大军中脱颖而出,荣誉满身。他用坚定的信念、踏实的行动、不懈的追求,生动诠释了邳州人吃苦耐劳、敢于争先的鲜明特质,成为家乡人的骄傲。他就是身在异乡、执着追梦的80后邳州籍创业青年赵晒晒。2011年4月,赵晒晒从160万外来人口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昆山市优秀外来建设者;2012年3月,他以一个外来务工者身份,光荣当选苏州市人大代表;2013年10月,他荣获“全省优秀农民工”称号。面对成绩和掌声,赵晒晒不忘感恩家乡,他时常告诉身边的工友,是家乡人“特别能吃苦、敢闯敢干、敢于争先”的拼搏精神给了他勇气和信念,成就了他的一切。“无论到什么时候,邳州永远都是我的根,做一个让家乡引以为傲的邳州人!”

赵晒晒的事迹,让我们看到了异乡打拼、执着追梦的邳州人的美好形象。“小人物”赵晒晒,却有着水杉一样的百折不挠,有着银杏般金色的心灵,有着运河波光晶莹船工号子里的激情。

29年情系万里普法路

新闻回放

在八义集镇八义集村有这样一对夫妻,自1985年“一五”普法以来,就携手走上了义务普法之路。29年如一日,两人拉着平板车走村串户,行程10万多里,义务宣传法律知识。他们就是全国普法先进个人、江苏省十大法治新闻人物,被当地群众赞誉为“普法鸳鸯”的熊为义、闫怀玲夫妇。1985年,“一五”普法的春风吹到了农村。当时,能写会画的熊为义,常常被请去写标语、刷墙字、出橱窗,耳濡目染,对法律产生兴趣。看到很多村民因为不懂法,走上犯罪道路,熊为义触动很大,决心要为老百姓普法。从那时,熊为义就开始制作宣传板,走上了义务普法的道路。从那时起,夫妻俩从拉着平板车到开着电动三轮车,走进厂矿、学校,来到集市、广场,累计行程10万多里,义务举办法制讲座1206场,制作法制宣传图板560多期,为普法先后投入资金近20万元,受到群众称赞。

“普法鸳鸯”熊为义和闫怀玲的事迹,一对普通的农民夫妇,30年如一日,不管寒冬还是酷暑,拉着平板车,行程十万里,义务宣传法律知识,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法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