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水杉精神,创建文明城市
 
当前位置:邳州论坛 » 邳州新闻 » 移风易俗过清明

移风易俗过清明

2014/04/01 | 595

前不久,收到一封群众来信,信中说:“谁家丧事基本上都用鲜花花篮、鲜花花圈,只用几天,就报废扔掉了,实在太可惜了。漫天铺地的高档鲜花,比排场、比面子的高额花费,极度浪费,让逝者痛惜,让生者揪心,建议大力推行革除陋习,坚决抵制歪风邪气。”

最近浏览网站,又看到网友也围绕这一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发表了许多好的意见。网友“芥末太辣”说:“厚养薄葬,只怕有些人是反着来的。”网友“沸点”说:“生前不好好尽孝,死后再弄这些又有什么意思呢?”网友“万能的大熊”说:“俺就感觉送个鲜花花圈太浪费了,攀比这个干嘛啊?”网友“营养快线2013”说:“快忍受不了邳州的人情来往了,丧事大办,喜事大办,一个月有这么一条事,这个月就算完了。”网友“虚伪太虚伪”说:“这股风该刹刹了!”

据我了解,在邳州,一个鲜花花圈少则三五百元,多则一两千元,有的家里办丧事,鲜花花圈摆了数十个、上百个,就是在大城市也难得见到这种“壮观”的场面,造成极大的浪费;还有些干部慷公家之慨,公费购买鲜花花圈、鲜花花篮。有的居民大操大办,吹吹打打,吵得四邻不安;还有的成群结队上街道或主干道烧纸钱,既不安全,又影响环境。这些情况,群众眼里看、心里烦,议论纷纷,还有些已经成为经济负担,嘴上不说,心中却极不情愿,“死要面子活受罪”。现在,我们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办会不摆鲜花、不挂标语、不铺红地毯,就是要力避形式主义和奢靡之风,而这种丧事的大操大办,不也是一种形式主义、一种奢靡之风吗?

古人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就是指要慎重地办理丧事,真诚地追念先人。又是一年清明时,如何“慎终”,对父母恪尽孝道;如何“追远”,对先人表达怀念,值得全社会共同思考。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道德底线。长辈去世后,子女操办丧事,是寄托哀思的一种形式,无可厚非,但如果盲目攀比、追逐奢华,则不可取。“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我们还是要少一些虚荣、攀比的心理,以节俭文明的方式表达孝心。

移风易俗首先是干部要带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果党员干部热衷风水迷信,借孝敬老人之名大操大办,势必上行下效。党政机关、党员干部、公务人员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结合反对“四风”的要求,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带好头、做榜样。

移风易俗重要的是要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风俗是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只有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拥护,陈旧陋习才能彻底破除,现代观念才能落地生根,弘扬孝道、善待老人才能蔚然成风。我们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尚节俭、反对浪费,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崇尚文明、反对陋习,共同抵制那种“活着不孝,死了瞎闹”的做法,让“孝义”真正回归。

移风易俗还要积极地推进殡葬改革。今年,围绕与群众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生老病葬”问题,市委、邳州市政府实施了“十大民生工程”,把“殡葬提升工程”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要结合殡葬提升工程的实施,大力推进全社会移风易俗、文明治丧。

清明即至,期待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