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8 | 572
【本报讯】新出台的黑名单管理制度,对企业经营行为中的各种失信行为进行了划分、归类、定位,建立内部、外部约束机制,实现了对企业负责人和企业经营活动中失信行为的惩戒。为此,邳州工商局采取切实措施用好黑名单管理制度,促进企业自律。
一是严格市场退出,规范主体资格。对辖区内“有名无实”的企业进行集中清理,通过短信通知、电话交流、实地走访等方式联系相关责任人,阐明纳入黑名单管理制度的情形、影响,促使相关企业责任人及时履行补检、注销等法定程序,主动退出市场,达到清除市场主体不良数据、减轻日常监管难度、规范市场主体资格的目的。
二是注重日常监管,规范主体资格。对辖区市场经营行为严格约束,通过日常监管、群众举报、消费者投诉等手段主动获取相关不法经营行为信息。对从事商业欺诈、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发布虚假广告和多次不履行相关约定、法定义务的经营者按规定纳入黑名单管理,依法向社会公开信息,列为重点监督检查对象,纳入年度抽检范围,限制办理相关注销、迁移手续,在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的同时收到“严监管”的效果。
三是加强权益维护,促进放心消费。根据黑名单制度中加强售后服务和消费调解执行力的有关要求,针对拒绝提供售后服务,不履行修理、更换、退货应尽义务,未履行调解协议的经营者,进行跟踪记录、行政约谈。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告知经营者相关规定并及时发布黑名单预警提示,督促经营者树立诚信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及时纠正违规违法行为。(工商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