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04 | 616
——记赵墩镇义合村党支部书记张保国
“群众的信任是最大的荣誉,群众的需要是应尽的义务”,这是赵墩镇义合村党支部书记张保国的口头禅。从1995年5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创造了数不清的一流业绩,提起张保国,用义合村村民的话说,“张书记是个好人、能人,更是名人”。这个评价对身为江苏省劳模、邳州市五星级村党支部书记张保国来说名副其实。
义合村位于赵墩镇西北部,全村2560亩耕地,2950余人,人多地少,位置偏僻,曾是个典型的贫困村。张保国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后,带领村支部一班人紧紧围绕“产业富民,实事惠民,率先建设和谐幸福小康村”的奋斗目标,全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精益求精推进新农村建设,千方百计改善民生,创造了骄人的业绩。在“江苏省三星级康居示范村”、“江苏省文明村”、“徐州市先进党支部”等诸多荣誉面前,义合村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先进村的华丽转身。
“要想全村富,必须找出路”,张保国看准发展设施农业是一条富民之路。为掌握设施农业栽培技术,1999年他三赴山东寿光“拜师学艺”。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他提出“支部带着大家干,党员干给群众看”。1999年,张保国带头建了两个温室大棚,种植网纹甜瓜,接着又动员党员干部建了45个温室大棚,当年大棚的亩纯收入达到两万元,收益是种植粮食的6倍。村民们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张保国就带领村民看现场、讲技术,使全村农民的思想观念由“要我干”变为“我要干”,全村设施农业迅速发展到1000多亩,形成了以网纹甜瓜、圣女果和苦瓜等为特色的无公害生产基地。
为了实现品牌化发展,张保国成立了义合瓜果蔬菜有限公司,接着又成立了义合瓜果蔬菜协会,辐射带动周边村组农户1500余户,菜农平均年收益2万元以上,有效地规避了市场风险。他注册的“益禾”牌瓜菜商标申报并通过了省“绿色食品”认证。2008年春,张保国又投入300万元,建设了一座大型冷库,用于果蔬产品储存,形成了产销储一条龙。
随着形式的不断发展,张保国根据村情制定了转型发展之路。2010年,张保国带领支部一班人筹措资金,建设了全长1000多米的集贸市场,主要有餐饮、住宿、娱乐、百货、建材和农资等经营业态。全村560户人家,有120户搞商铺经营,一部分农户在市场上做生意,还有一部分村民当起了农产品销售经纪人,形成了“家家有事做,户户有钱赚”的良好局面。“一业兴,百业活”,让义合农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农民富裕了,张保国就开始为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2009到2013年,累计投入4500万元,开发建设了高标准农民公寓200余套,新建1400平方米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硬化街道4万平方米,建设污水处理厂1座,铺设下水管道2800米,改厕500个,建设沼气池300个、垃圾集中池16个,绿化苗木30000余株,安装路灯50盏。为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里投入50万元,新建了1000平方米的广场游园、30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室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新建了2个农家书屋,使村民学习有场所,休闲有去处,娱乐有内容。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多年来,张保国身先士卒,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上任十多年来,全村没有发生一例群众上访事件,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村民们互爱互帮,和睦相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本报记者 耿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