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水杉精神,创建文明城市
 
当前位置:邳州论坛 » 邳州新闻 » 为病人解除苦痛比吃蜜还甜

为病人解除苦痛比吃蜜还甜

2014/08/15 | 832

——记运河街道庙山社区卫生服务站乡村医生李越北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往往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他是个“特殊”的乡村医生,同样一件事,他要付出异于常人的努力。14年来,他一直坚守在农村基层卫生一线,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只为减轻患者的苦痛。他是李越北,运河街道庙山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名乡村医生,现在被借调到张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

乡医中的佼佼者

见到李越北时,只见他自如地穿梭在病人中,拿药、换针,忙个不停。

李越北今年34岁,身高只有1.3米,在人群中十分显眼。大约十分钟过后,他才腾出空招呼我们。他友好地伸出手,大方地说:“不好意思,我在这里太受欢迎了。”

2年前,因为医术好,李越北从庙山社区卫生服务站被借调到了这里帮忙。借调前,一些人有所顾虑,“个子这么矮,会不会影响医院形象?”然而,院长沙良萍不以为然,“我们看重的是医术高,而不是身高。”沙院长说:“事实证明,李大夫在这里十分受欢迎。他是乡村医生中的佼佼者。”

中午饭点到了,护士吴桂梅从外边给李越北带了份凉皮。“李大夫人好,常给我们带饭。”吴桂梅说,“他风趣幽默,我们都很喜欢找他聊天。”

医术高、性格豁达、人缘好。这是李越北给人留下的最初印象。

“努力学习,才是出路”

上小学时,李越北发现自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个子矮,身边小伙伴不愿跟他玩,路上行人也用异样的眼光看他。

他经常独自一人,坐在板凳上,眼巴巴地望着伙伴们尽兴地玩。“爸爸总是说,‘好好读书,这才是你的出路。’”李越北顿了一下,说,“没人跟我玩,也怕出去,只能整天躲在家里看书。”

初二那年,班主任把李越北叫到了办公室,送给他一本《张海迪的故事》。李越北如获至宝,在张海迪故事的激励下,李越北开始大胆走进同学,或帮打扫卫生或者帮着讲解题目。初二那年,他还被同学推选为班长。走在街上,面对别人的指指点点,他选择了勇敢去面对。“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李越北笑着说。

在上初中时,李越北萌生了一个想法:“学习医术,为病人解除痛苦。”在不懈努力下,199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河南商丘市卫校毕业,三年后,他来到了庙山村当了名“赤脚医生”。

苦练一身硬技术

2000年2月的一天,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前来吊水,室长把这次穿刺机会给了李越北。“第一针没有扎进去,小男孩‘哇’一声大哭起来。我很紧张扎了第二针,还是没扎进去。小孩母亲大声嚷开了‘你会不会?不会,赶紧让你们室长来。”李越北强忍着眼里打转的眼泪,边赔笑道歉,边跑去叫室长。

这件事深深刺痛了他。为了练好穿刺,他翻阅了大量资料,潜心向室长学习,并多次在自己身上做试验。“把自己的脚扎遍了,上面全是针眼,伤痕加伤痕。”李越北轻描淡写地说。

一年后,李越北的穿刺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再难找的血管,他只需要一针,就能穿刺成功。”吴桂梅说,“病人来看病,都争着找李大夫。”

深夜急诊、出诊对于李越北已是家常便饭,他还经常免费给村民测血糖,量血压,义务讲授健康、防病知识。

为了应对更多的疑难病症,李越北把闲余时间都用来学习。每天一下班,他一头扎进书海,从晚上熬到深夜,早晨天不亮就起床,从未间断,他几乎能背下每一本医学教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2年12月,李越北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我十分喜欢这份工作。”李越北说,“每当为病人解除了苦痛,我的心里就比吃蜜还甜。”

本报记者 董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