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水杉精神,创建文明城市
 
当前位置:邳州论坛 » 邳州新闻 » 葡萄园里圆梦人

葡萄园里圆梦人

2014/08/17 | 873

葡萄熟了,葡萄自采园也开始热闹起来。今天,我们带您一起走进八路镇一家葡萄自采园。葡萄园主王先军,原本从事板材深加工生意,年收入数百万元,可是他却放下这个赚钱的生意,选择了一个不被大多数人看好的行业,种起了葡萄。短短两年时间,这个昔日的外行人就把葡萄园经营为当地数一数二的自采园,还把规模扩大到了300余亩。

另谋出路偏认准葡萄

王先军是官湖镇小坊村人,1994年,20岁的他白手起家开了一家板材厂。经过几年打拼,事业越做越大,年收入数百万元。然而就在这时,却传出一个消息,他要改行种植葡萄。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王先军意识到必须要多元化发展,“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太大了。”不过,就“干什么”这个问题,他纠结了很长时间,最后选择了一个跟板材差了十万八千里的行业。

2012年8月,正值葡萄成熟的季节,王先军在宁波考察,“大片的葡萄园,满眼硕果累累,自采游客络绎不绝。”火爆的销售场面,让王先军十分眼热,再一打听,他更加兴奋,100亩葡萄,一年保守收益300多万元。

几天后,王先军找到了多年的合伙人郭保全,两人计划拿出300万元种葡萄。那年盛夏,两人风风火火地来到了八路镇承包土地种葡萄。这一举动让很多人想不通。“好不容易脱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转一圈又回来种地,真找罪受。”朋友王成伟说。

为了种植葡萄的事,朋友航公文特意找到他们,只为告诉一个消息。“当地很多人种植葡萄,却没几个赚钱多的。”为了打消王先军和郭保全的念头,航公文还特意带他们去实地考察。通过走访,王先军的心里不禁凉了半截,“种植户们都说,又苦又累,赚点辛苦钱,还要担风险。”

那么,还要不要种葡萄呢?深思熟虑一个星期后,两个人毅然决定继续包地种植葡萄。“事在人为。人家能够种好,我们只要肯付出,也一定可以种好。”

悉心照料心系葡萄苗

2013年清明节前,王先军买来了4万棵葡萄苗。为了提高成活率,王先军和郭保全带着工人起早贪黑,将葡萄苗一棵棵栽下地。谁想到,半个月后的一天,小葡萄苗集体出现了意外。

“早上七点,我过来一看,刚刚冒出来的新芽全部冻蔫了,有的芽都冻掉了。”就在郭保全和王先军为之前的冲动有些后悔时,技术员张林的话给了他们一线希望。“只要后期管理到位,葡萄苗还有发芽的机会,有挽救的希望。”

开弓没有回头箭。资金已经投入进去了,此时的王先军和郭保全没有了退路。每天,两个人吃住在葡萄园,一心扑在管理上,再不敢有丝毫的疏忽。

“一天夜里十一点,睡正熟,发现起大风了,我赶紧起来,开车就往地里赶。”郭保全说,“到了地里,又没风了。那天,我在园里坐着等了一夜,恐怕葡萄苗再因冷空气有什么闪失。”

在焦急的等待中,让王先军和郭保全惊喜的是,渐渐地,葡萄苗一棵棵抽出了新芽,他们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真是长舒一口气,要是不发芽就麻烦大了。”郭保全开心地说。

丰收在望销售有高招

2014年4月份,葡萄园里一天一天地结出了葡萄。财富梦想也越来越近了,然而此时王先军却心急如焚,因为先后已经投入了500多万元的资金,他没有资金可以继续投入了。

要想打开葡萄销售局面,还需要大笔的资金。王先军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一天,郭保全突然带来200万元现金。“葡萄要种好,更要卖好。我关掉一个厂子,抽出200多万元流动资金,来推介葡萄。”郭保全顿了一下,接着说,“其实心里很舍不得。”

有了这笔资金,葡萄园又可以继续运转下去。王先军和郭保全通过网络、报纸、电视、宣传单广泛宣传推介葡萄。

8月3日,记者来到了葡萄园采访时,正值园里举办夏日音乐葡萄节,音乐葡萄节从7月18日开始,一直持续到9月18日。600米的葡萄长廊下,游客们悠闲地品尝着葡萄,聆听着悦耳的轻音乐。游客庄女士一家专门从睢宁赶过来自采。“已经是第四次来了,葡萄好吃,也玩得尽兴。”游客丁文凤则表示,“我们都是回头客,来了还愿意来。”

园里的葡萄,现在主要靠自采来销售。而为了能够吸引住游客,王先军下了大功夫。在这里,游客可以享受体贴的服务。“游客来后,我们免费提供茶水,然后用观光车带他们游览葡萄园,采摘,聆听优美音乐,品尝甜美葡萄。”王先军介绍,“在享受健康的同时,更享受到了快乐。”

好吃的葡萄,细致的服务,一传十,十传百,顾客的口口相传,给葡萄园带来了更多顾客。葡萄园后期主打优质产品甬优1号葡萄,远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预计第一年销售额可达300多万元。  董莉  耿万志

记者感言

最初,很多人都不看好王先军和郭保全种葡萄。可是,为什么别人赚不到钱的葡萄,在他们手里就经营得有声有色?在采访时,王先军和郭保全留给记者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理念新,行动力强。项目亏盈在于经营。作为创业者,要善于学习,运用新理念,提升竞争力,创造更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