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水杉精神,创建文明城市
 
当前位置:邳州论坛 » 邳州新闻 » 追溯邳州源头 探寻城市“家底”

追溯邳州源头 探寻城市“家底”

2012/03/08 | 926

  编者按:历史是根,文化是魂,有根的文化,富有底蕴。几千年来,在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这片土地上,到底发生过哪些值得我们追忆的往事?邳州的历代先民经过怎样的沧桑洗礼才在这块神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出灿烂多彩的文化,散发出古久诱人的芬芳?从今天起,本报推出《邳州文化寻根》系列专题,探寻邳州古老的文化,敬请关注。

  “邳州”溯源

  邳州,大运河畔的古邑名城,东陇海上的璀璨明珠,170多万热血儿女的故里家园。然而对于这个“邳”字,人们除了知道它念“pī”以外,“邳”字究竟有哪些意义?它最初的字形是怎样的?又是什么时候才写作今天这个样子?还有,它的读音一直都是念“Pī”吗?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徐州古都协会理事、运河高等师范学校高级讲师程荣华。他告诉记者,邳州的“邳”字本来是不带耳朵的,而且底下一横也没有,相当于现在的“不”字。这个“不”字古文当中读“Pī”,最早见于《诗经》,高亨在解释的时候讲,这个“不”通“丕”,意思就是大的意思。郭沫若解释“‘丕’者,房也”,“房”就是子房,花的一部分,“房熟则盛大”,故“丕”引申为“大”意。据《邳州志》的记载,在公元前641年,宋襄公伐齐,筑城邑。邳国筑了城邑,才写作现在的“邳”。“邳”原来念“Pei”,和沛县的“沛”读音差不多,后来才改念“Pī”。

  对“邳”字的解读,实际上也追溯了邳州古老的文化历史渊源。然而,早在有文字记载之前,甚至在人类出现之前,我们的脚下又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呢?

  在市博物馆,记者见到了一对长达3.66米,重达300多公斤的大象门龄化石,这也是邳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出土于1989年冬天邳州市西?河开挖工地。这表明早在距今50—60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一种体型异常高大的热带生物——纳玛象就在邳州大地上生活、繁衍。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远古时候的邳州是一片森林覆盖、河泊密布、百鸟争鸣、群兽出没的温暖湿润地区。后来因为冰川运动的影响,这些大型的动物不适宜生存,有的南迁,有的就死在这个地区,并深埋在地下,于是便造就了长存不腐的古象牙化石。

  揭秘大墩子遗址

  人类登上历史舞台之后,灿烂的文明才真正开启。在距今6000年—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邳州先民就用他们的勤劳与智慧创造了绚烂夺目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耸起了邳州历史上第一座文化高峰。

  据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远古时候的新石器时代,遗留下来有代表性的,也就是大墩子遗址,它属于大汶口文化。大墩子遗址的发现把江苏的文明史由4300年提前到6100年,也就是提前了1800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考古人员曾三次来到邳州北部的四户镇竹园村,为我们撩去了被尘土湮没数千年的大墩子文明的神秘面纱,还原了6000年前的邳州先民劳动生活的场景。据介绍,大墩子遗址包含了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两个时期,在苏北地区,她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都是很珍贵的。

  在距离大墩子遗址最近的竹园村,上了岁数的居民仍然记得当年考古队到村里发掘大墩子遗址时的情景,甚至有部分村民还亲身参与了发掘工作。

  大墩子遗址的面积总共有5万平方米,目前仅仅只发掘了五十分之一,却已出土了近5000件文物,包括玉器、骨器、陶器和石器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如今陈列在邳州博物馆内的一尊尊纹饰鲜明、造型各异的彩陶。

  市博物馆负责人介绍,大墩子遗址中出土的最典型的器皿就是钵,大部分都是以植物为主,几何纹为辅,颜色以黑色和红色为主。它本身是一种实用器皿,花纹是代表崇尚自然,以眼睛看到的、平时生活接触到的为主,也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

  探访梁王城遗址

  穿过戴庄镇李圩村一直向西走,行至京杭运河大堤之上,就可以看到一片广阔的田地,这里就是当年梁王城的所在地。关于梁王城的故事,当地几乎每位老人都能告诉你一段口口相传的古老传说。

  据说梁王有九个闺女,有一天梁王要出门见客,走之前交代闺女们,在他不在家的这段时间别敲鼓。等梁王走了候,闺女们就琢磨为什么让敲鼓。想来想去,她们决定敲鼓试试,谁知一敲鼓蜂就出来了,这蜂一走皇上就没兵没将。梁王回来后,一气之下把九个闺女全杀了,一夜之间都埋了,这就叫九女墩。

  传说毕竟是只是传说,然而经考古研究,梁王城是春秋战国时期苏北地区最大的一座古城却已是不争的事实。邳州三大史前遗址中最晚出土的梁王城遗址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堆积,是研究黄淮地区人类文明起源的“活教材”。从2004年起,由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和邳州博物馆三家单位50多位专业考古队员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历时5年,对梁王城遗址进行了三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

  梁王城遗址发掘先后清理出土各类文物一千多件及大量房址、墓葬及大型作坊遗迹,由居住区、生产区、墓葬区组成的完整结构生动再现了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晚期人类的聚落生活场景。除此之外,梁王城遗址最具历史研究价值的,还在于它丰富的历史及文化内涵。

  据介绍,梁王城最大的发现就是六个文化层是叠压在一起。上边两层属于新石器时代,就是大汶口和龙山文化,第三层属于商周时期,第四层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第五层是北朝到晋时期,因为有晋朝的器物出现,第六层就是宋元时期,宋元时期有瓷器出现。梁王城的发掘意义就在于,在这个地方,我们的先民最早从新石器时代即在6000年前,一直在同一个地方生活、生存、安葬。

  2007年和2008年,梁王城遗址考古发掘先后两次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候选项目。梁王城遗址面积共有100多万平方米,连同周围同时期的鹅鸭城遗址、九女墩墓葬一起构成了苏北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框架。考古专家指出,作为春秋战国时期苏北地区最大的城址,这里很有可能是该地区的的政治经济中心。由此,邳州历史上第二个文化高峰期也定格在了春秋战国时代。

  (上)

  (项渝娜)

  记者感言:

  从象牙之王到几何纹彩陶,从大墩子到梁王城,在走访中,一次次发现自己居住的这座城市丰厚的“家底”。那种突然而至的厚重与辉煌感,让生长于斯的我们不得不重新打量自己的故乡,从而在胸中涌动出强烈的文化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