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09 | 549
梁王城遗址是春秋战国时期苏北地区最大的城址,有多达五千年的文化堆积,是研究黄淮地区人类文明起源的“活教材”。该遗址日前在南京大学、南京博物院等单位组织下,再次启动新一轮的抢救性发掘,据悉,遗址抢救性发掘为的是“让位”于南水北调工程,待发掘及文物保护工作完成后,梁王城遗址的西部将被淹没在大运河南水北调的滚滚江水下。
3月6日,记者来到位于戴庄镇李圩村的梁王城遗址发掘现场,现场紧靠运河东侧,考古人员已开掘了12个探方,100多名工人正在紧张地清理泥土、挖掘文物。在这个约1200平方米的发掘现场,12个10米见方的探方内,均有不同发现。其中出土最多的当属不同年代的陶制品,其中在一个探方内的东北角落,还发现了一具小孩遗骨,头南脚北,四肢完好,姿态自然。考古人员分析,这个堆积层距地面约四米,应该为商周时期的文化层,也就是说,这具尸骨距今已有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记者看到,在不同的探方内,除了陶制品,还有大量动物的牙齿、骨头以及水井、排水道等生活设施。此外,还有许多白色海贝,考古人员称,这些海贝当时都采自南海,是西周时的货币,称为“贝币”,只有上层人士才拥有。
梁王城遗址位于邳州市北部约37公里处,京杭大运河傍依而过。1957年,南京博物院考古调查发现了该遗址,经过多次考古发掘,表明该处遗址文化层堆积有四五米深,内涵丰富,地层堆积从早到晚依次为大汶口文化层、龙山文化层、商周文化层、春秋战国文化层、北朝—隋文化层以及宋元文化层等,历史延续约5000年。经过钻探确定了梁王城城址的始建年代为战国时期,遗址面积共有100多万平方米,这里很有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当地的繁华闹市区域或政治经济中心。
据南博考古专家称,如对梁王城遗址进行全面发掘,这里有可能成为与兵马俑齐名的国家级大遗址。“但在技术未达到能完全保护遗址的条件下,现在国家文物部门不提倡对遗址进行主动性发掘。”考古专家称,最近几次对梁王城遗址的发掘都是抢救性的,是为了配合国家的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在此次抢救性发掘后,挖出的文物将被清理、保存并修复,考古用的探方将被回填,京杭运河也将东拓50米,届时,梁王城遗址的西部将被拓宽成河道。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专家认为,梁王城遗址是战国时期苏北最大的城址,梁王城连同周围同时期的鹅鸭城遗址、九女墩墓地共同构成了黄淮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框架。尤其可贵的是梁王城遗址大部分是被黄泛泥沙层所淹没,遗址保存状况很好,适宜被列为大遗址保护对象。
(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