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水杉精神,创建文明城市
 
当前位置:邳州论坛 » 邳州新闻 » 百万富翁回乡“种”出新天地

百万富翁回乡“种”出新天地

2012/03/21 | 803

  在远近闻名的“干炒之乡”——邹庄镇,有一个叫汤方清的人,他外出卖了20年的炒货,成了一名百万富翁。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富起来的汤方清却选择了回乡重操旧业,继续种地,而且一种就种了200多亩。

  万亩农业园

  温室大棚尽显壮观

  邹庄镇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占地25000亩。近日,记者来到这片示范园,在一望无际的白色钢架大棚的尽头,是200多亩连片日光温室大棚,一座座大棚鳞次栉比、一字排开,十分壮观。

  这片200多亩的日光温室大棚主人就是汤方清,一见到记者,他就介绍起他的温室保温性。他说,这种温室大棚保温性好,冬天外边零下10度,但是棚里中午能达到30多度,晚上也达到了16度以上,适宜黄瓜生长,黄瓜生长温度是15-25度。

  据了解,汤方清的温室在当地比较先进,自从他建了这些温室后,便成了当地的名人。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温室呢?汤方清告诉记者,他的大棚是寿光第五代日光温室大棚,后墙高达2.8米,前沿2米,弦高4米,整个大棚宽12米,长180米。由于空间大,在这里干活非常舒服。

  这样的一个日光温室要占4亩多地,是当地钢架大棚的五、六倍。汤方清为何要建造这种温室?他又是如何建造的呢?

  放弃炒货

  举家回乡搞种植

  汤方清是邹庄镇丁滩村人,上个世纪90年代他跟随乡亲们外出做炒货生意。20年下来,他在上海有了自己的店铺,一年可赚三、四十万元。然而,2011年他忽然关了炒货铺,举家回乡要承包土地种植黄瓜。

  在邹庄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2011年6月,汤方清承包了200多亩土地,筹集了300万元资金,要建造一种全新的日光温室大棚。随后,村民就发现汤方清不断地往地下挖土。这是为什么呢?为了更直观展示,技术员带记者来到了待建温室处。他向记者介绍道,这种大棚要从土表层往下挖近1米,这样,越往下温度会越高,当地表层温度降低时,黄瓜照样能生长。而且,挖的土可以砌墙,实现就地取材,省钱省力。

  汤方清建造的这种温室叫半地下式日光温室,保温效能好,适宜黄瓜生长。但是村民们对于汤方清建温室种黄瓜的举动还是充满了怀疑。他们认为汤方清的做法十分冒险,可汤方清却是信心十足。原来,在种植黄瓜之前,他早已做了充分的市场调查。

  汤方清认为,一个大棚造价13-14万元,只要黄瓜的价格超过8毛钱,一年就可以回收成本,保证稳赚不赔。然而没有想到种黄瓜的第一步,走起来竟十分艰辛。建造半地下式温室需要向地下挖近一米深,然而当挖到80公分的时候,却出现了意外:地下全是砂石。

  “一波两折”

  温室黄瓜“修正果”

  满地的砂石,让汤方清慌了手脚。邹庄镇党委政府知道这种情况后,紧急帮他从山东苍山请来了专家王科早。专家一看,认为这里的地非常适合种黄瓜,至于砂石,只要捡出来,再覆上土,然后施有机肥就可以了。

  王科早的话,不禁让汤方清喜出望外。此外,镇里还牵头让王科早留了下来,在汤方清这里做了一名技术员,为他保驾护航。

  有了技术员的指导,汤方清建设温室十分顺利。到了2011年10月份,已建好22座温室,盖上草苫后即可栽植黄瓜苗。但人算不如天算,这时,接连两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打乱了他的种植计划。

  因为是粘土,一下雨地就非常粘,一进去连鞋子都被粘掉。这样,地里进不去人,苫子上不去,棚里面的苗就没有办法栽植。等天晴路干后,汤方清才带人盖了草苫,栽植了黄瓜苗。两个月后,就一天天的结出了黄瓜。

  由于黄瓜线条好,口感清脆,还带着鲜甜,吸引了苍山等地的外商来采购。除了品质好外,这里的黄瓜销售走俏还有一个原因:苍山那边黄瓜少,而这里正好是黄瓜旺盛生长期,赶上这个空缺,每天一棚黄瓜能卖2000斤,每斤的价格达到2元多。

  汤方清告诉记者,按照目前市场行情,今年他就能收回成本。就在汤方清尝到甜头的同时,邹庄镇党委政府按照邳州市“三大提升、三大扩面”战略部署,也定下了下一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新计划。镇里准备组织人员来汤方清这里学习,然后通过流转土地,再扩张2000亩日光温室,扩张13000亩设施种植。

  看到汤方清尝到了甜头,以及党委政府对于种植大户的大力支持,原先持观望态度的村民也都纷纷转变了看法,准备加入种植黄瓜的大军中来。 

  (董莉)

  在设施种植的这条路上,汤方清虽然吃了不少苦头,但是最终苦尽甘来。这些年一系列惠农富农政策让种地愈加有吸引力。从汤方清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种地要选准定位、有规划,并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才能成就财富梦。